心理

当前位置 /首页/完美生活/心理/列表

客家油豆泡生产技术过程

客家油豆泡生产技术过程

第一步:泡

一开始,我其实是一粒粒小小的黄豆,在冷水中浸泡吸收水分。因为不同季节水温的不同,我在水中浸泡的时间也不相同:夏季通常只需要6~8小时,冬季则需要12个小时。经过泡发后的我们,褪去了坚硬的外壳,变成了软乎乎的小胖子,作为一粒合格的浸泡后的黄豆,掰开来的我内里是平整的。

第二步:磨

接下来,我和我的小伙伴们就要被“压榨”。其实在传统工艺中,我们要被放入磨盘,磨碎变成豆浆。不过在柴米油盐中央厨房,我们在大型“榨汁机”里就可以实现“渣汁分离”。当我和同伴们一起坐入带水的滑道,你会看到这样的场景:左边出来的姐妹,如奶白色丝滑,叫豆浆右边出来的兄弟,如雪花一般飞溅,叫豆渣。

黄豆榨出来的第一道浆,我们叫”头浆“,产生的豆渣再倒入机器,第二道出来的豆浆则被称为“二道浆”。

第三步:烧

在烧浆的过程中,二道浆的伙伴需要先被倒入大桶中烧制,头浆稍后再加入,两道浆在88℃高温的蒸汽中,不断融合直至沸腾。在刚开始的融合过程中,会有豆沫产生,有的商家会通过“药剂”把它们消除,但其实只要搅拌,豆沫就会消失不见。

等我们在桶里翻江倒海的时候,此时,我们就成了早餐店里常见的“豆浆”,散发着浓郁的豆香味,引人垂涎。

第四步:点

曾经,豆浆变为豆花多用豆醋点兑,让豆浆发酵成豆花。现在,石膏粉取代了豆醋的作用。待沸腾的豆浆冷却10分钟,兑入石膏粉,再经过40分钟发酵,我们的形态就会发生巨大变化,从米白的豆浆变成了白花花、软乎乎的豆花,也被大家叫作“水豆腐”。

第五步:压

从豆花变成豆腐,关键在于挤掉豆花的水分。师傅们先会在制作豆腐的模具底部铺上白纱,四角呈对称形状。我们被师傅们从桶里舀出倒入模具当中,打碎重组,再盖上盖子,身上也被百斤重的水桶压着,体内的水分便从模具四周的小孔中流出。

掀开白色的面纱,我们有了一个新的身份——豆腐,师傅们依靠熟练的手法,将我们分成等块大小,捡入框子,摆放整齐,通风晾干。师傅们通常管此刻的我们叫“油豆泡的胚”,新鲜出炉的豆腐,豆香溢口,这是纯天然食物最好的注脚。

第六步:炸

再经最后一个环节,我们就可以变成油豆泡。原本被整齐放在筐子里的我们,迫不及待地冲进油锅,油炸的过程,油得是大豆油,油面一定要宽,我们刚入油锅时,都会先沉入锅底。随着油温的升高,我们的身体也开始发生细微的变化,外表开始出现小孔从外表颜色来看,我们经过从白转微黄,再到金黄,已被炸好的我们会从锅底浮至油面

点浆:制油豆腐的豆浆可以稍淡,以每千克大豆制豆浆10千克为宜。为促进油豆腐的发泡,可在熟浆中加10%的冷水。点浆时豆浆温度宜掌握在85℃左右,凝固剂宜用27%盐卤,用水稀释到10%再使用,点浆方法同豆腐干。

胀浆:时间5~10分钟,方法同其他豆制品。

扳泔或汰泔:扳泔方法与豆腐干扳泔相同,但一定要把板插入豆腐花缸底部,要扳两下,扳足,使豆腐花翻得彻底。只有把豆腐花点足、扳足,才能使油豆腐发透、发足。汰泔就是在盐卤停止点入豆浆内,铜勺仍应继续不停地左右搅动,使豆腐花继续上下翻动,直到泔水大量泄出,豆腐花全面下沉为止。这个工艺俗称“汰”。采用“汰泔”工艺制作的油豆腐比“扳泔”法的产品发得透,发得足,但得出品略低些。

抽泔:方法与豆腐干抽泔相同,即抽去豆腐花表层的黄浆水。

浇制:与豆腐浇制方法相同。

压榨:油豆腐坯子浇好后,应移入榨床,压榨15分钟。油豆腐坯子不宜榨得太干,太干,油豆腐发不透太嫩,水分过多,油炸时不易结皮,耗油多。油豆腐坯子的老嫩程度应介于豆腐干与老豆腐之间。采用汰泔工艺的油豆腐坯子不必压榨,只要坯子压坯子就可。

划坯:划坯应趁热进行。坯子冷却后,刀口会发毛而增加油炸时的耗油量。坯子可根据需要划成小方块、三角形、大方块及粗、细条子等形状。

油炸:待坯子冷透后进行。油温高低宜根据坯子老、嫩而定。坯子嫩的,油温要高,宜掌握在155~160℃坯子老的,油温宜低,可掌握在145~150℃。一般油炸7~8分钟即成熟。

做好油豆腐的要点:

①坯子的老嫩要掌握好。太老会使油豆腐不发太嫩会使油豆腐不结皮或爆裂,增加耗油量。

②炸得太老,油豆腐结皮过硬,既耗油又不适口。

③炸得太嫩,油豆腐要瘪下去,会发僵。当坯子炸7~8分钟即将成熟时,可以先取几只观察,如会瘪下去,应再炸一会。

④如油温太高,坯子下陷,马上结皮,油豆腐不发,应采取紧急措施,抑制炉火,降低油温,并把坯子用笊篱捞出,在油豆腐上洒水,使坯子发软后再油炸,可使油豆腐发透发足。

规格质量:每100千克原料出成品120千克,耗炸油16千克。成品呈金黄色,块型整齐,内有蜂窝,每500克为70~80块。水分含量50%~68%,蛋白质不低于20%。

TAG标签:客家 油豆 技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