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

当前位置 /首页/完美生活/心理/列表

先发制人是36计中第几计

先发制人是36计中第几计

先发制人,是三十六计军第三计反客为主中的一个策略。

反客为主,用在军事上,是指在战争中,努力变被动为主动,争取掌握战争主动权的谋略。实施此谋略要尽量想办法钻空子,插脚进去,控制它的首脑机关或者要害部位,抓住有利时机,兼并或者控制他人。古人使用本计,多是对于盟友的,往往是借援助盟军的机会,先站稳脚跟,然后步步为营,取而代之。在军事上,一般说来,深入敌国作战为“客”,在本土防御为“主”。“反 客为主”,也是寻找敌人防御的漏洞,乘机插入敌方腹地攻其要害,控制敌方指挥系统,由“客”变为“主”。

【三种含义】本计包含以下三种含义:

一、喧宾夺主。喧宾夺主的原意是客人大声说话压过了主人的说话声音。后用来比喻外来的占据了原有事物的位置。其引申含义就是在对方有机可乘的时候,先插进一只脚,然后慢慢地用力把对方挤出去,自己取而代之,成为主人。

二、先发制人。在自己处于被动或弱小的情况下,便积极采取首先发动进攻的方法来争取主动,制服对方。在军 事上,一般情况都是“先发制人,后发制于人”,只有先下手,压制住对手,才能变被动为主动。

三、转攻为守。战争中,敌我力量常会发生变化,战争局面也会发生扭转。当影响战争的因素在改变时,就不能再固守原有方法,而是寻求新的途径。交换主客位置,改变战争策略,能最大限度地保留既有利益,又为战胜敌 人增加了胜算。

先发制人”是三十六计第十六计。“先发制人”原指在战争中的双方,先采取行动的往往处于主动地位,可以制伏对方,后来泛指先下手采取行动。在句中可作谓语、宾语、定语、状语。

成语故事:

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在大泽乡起义后,得到四方的响应。当时项梁和侄子项羽为躲避仇人的报复,跑到吴中。会稽郡郡守殷通,素来敬重项梁。为商讨当时的政治形势和自己的出路,派人找来了项梁。

项梁见了殷通,谈了自己对时局的看法:“现在江西一带都己起义反对秦朝的苛政,这是老天爷要灭亡秦朝的时候了。先发动的可以制服人,后发动的就要被别人所制服啊!”

殷通听了,叹口气说:“听说您是楚国大将的后代,是能十大事的。我想发兵响应起义军,请你和桓楚一起来率领军队,只是不知道桓楚现在什么地方”

项梁听了,心想,我可不愿做你的部属。于是他灵机一动,连忙说:“桓楚因触犯了秦朝刑律流放在江湖上,只有我的侄子项羽知道他在什么地方。我去叫项羽进来问问。”

说完,项梁走到门外,轻声地叫项羽准各好宝剑,伺机杀死殷通。

叔侄俩一前一后进人厅堂。殷通见项羽进来,刚站起身,想要接见项羽。说时迟,那时快,项羽拔出宝剑直刺殷通,随即砍下他的脑袋。

项羽提着殷通的人头,佩带着郡守的大印,走到门外,高声宣布起义。

当时百姓本身就痛恨秦朝官吏,见项梁杀了郡守,都纷纷表示愿意跟从他,拥护他做会稽郡守,项羽为偏将。项羽又去乡里亲友中招募了八千个青年,称为“八千子弟兵”,这支队伍生气勃勃,富有战斗力,成了项羽成就霸业的骨干力量。

寓意:

与“后发制人”恰恰相反,在战争中先发动进攻者,能制伏或控制敌方,也就是说,先下手者可以拿到控制事态的主动权,从而控制敌方,后下手的就容易被对方控制。先发制人的一方往往是对决双方中力量强大的一方,否则很难具备先发制人的客观条件。

TAG标签:先发制人 计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