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

當前位置 /首頁/完美生活/心理/列表

凌晨兩點在古代怎麼稱呼

凌晨兩點在古代怎麼稱呼

凌晨兩點在古時代稱:丑時(1:00~3:00)

丑時又稱雞鳴,荒雞。十二時辰的第二個時辰。牛在這時候吃完草,準備耕田。十二時辰是古人根據一日間太陽出沒的自然規律、天色的變化以及自己日常的生產活動、生活習慣而歸納總結、獨創於世的。十二時表時獨特、歷史悠久,是中華民族對人類天文曆法的一大傑出貢獻,也是我國燦爛的文化瑰寶之一。

在古代,中國的計時單位與現在的不同。現在是一天二十四小時,古代則是一天十二時辰。這十二個時辰對應著中國的十二個生肖,分為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等十二個時辰。一個時辰又分四刻。

中國過年的時間習慣吃餃子,意在新年舊年交在子時。意思是指子時等於現在時間的頭一天夜晚23-24點加上第二天0-1點,那麼以此類推,凌晨兩點左右是古代丑時二刻左右。

古代的凌晨1點至3點為丑時,時辰是古代計時單位,十二時辰由十二個特定的時間名詞構成。十二個時辰依次為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漢代命名依次為夜半、雞鳴、平旦、日出、食時、隅中、日中、日昳、晡時、日入、黃昏、人定。又用十二地支來表示,以夜半二十三點至一點為子時,一至三點為丑時,三至五點為寅時,依次遞推。

丑時也叫雞鳴,又名荒雞,十二時辰的第二個時辰。從字面上來看,“雞鳴”確有“雞叫”之意,但它在十二時中卻是特指夜半之後、平旦以前的那一時段,即深夜過後的1~3時,以地支來稱其名則為丑時。

TAG標籤:稱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