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

当前位置 /首页/完美生活/心理/列表

红楼梦袭人为啥离开贾府

红楼梦袭人为啥离开贾府

因为,她一直照顾的也将自己一切都交出去的宝玉宝二爷一天天长大了,迟早要成家,自己深爱着的主子却因为身份差别不可能长久,只好选择离开,而且是彻底离开,离开丫鬟身份嫁人相夫教子。

目前关于袭人离开贾府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说法:

1、

袭人为了避难而自行逃离贾府。 依据就是第六十三回中袭人抽的花签签词。 第六十三回:“袭人便伸手取了一支出来,却是一枝桃花,题着' 武陵别景’四字,那一面旧诗写着道是:'桃红又是一年春’。” 武陵,指位于湖南张家界市的武陵源,陶渊明《桃花源记》中所 记的桃花源是也。《桃花源记》中云:“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 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宋·谢枋得《庆全庵桃花》 诗:“寻得桃源好避秦,桃红又见一年春。花飞莫遣随流水,怕有渔 郎来问津。”因此武陵源又称“世外桃园”和避难之所。 有人根据此签签词及诗句的意思推测,袭人在贾府被抄家后,为 了避难而自行逃离了贾府,后因某种机缘嫁给了琪官蒋玉菡,由此认 为袭人是个无情无义之人。 但持这种观点的人对袭人婚后的行为却无法作出合理解释。 第二十回庚辰双行夹批:“故袭人出嫁后云'好歹留着麝月’一语。”这“好歹留着麝月”中的“好歹”二字已经是祈求的语气了, 袭人离开贾府出嫁之后依然念念不忘宝玉的生活起居,可见她是个多 么有情有义的人。如果袭人是个无情无义之人,为了自己避难而决然 离开宝玉,那她出嫁后就没有必要再回到贾府向宝玉哀求好歹留着麝 月了。 第二十八回庚辰回前批:“茜香罗、红麝串写于一回,盖琪官虽 系优人,后回与袭人供奉玉兄宝卿得同终始者,非泛泛之文也。”袭 人与蒋玉菡婚后仍然供奉宝玉宝钗夫妻得同始终,这些都说明袭人是 个有情有义之人。 这样一个有情有义之人,绝对不会为了自己避难而决然离开贾府 弃宝玉而去。 事实上袭人也不能自行逃离贾府。因为袭人是卖倒的死契,未经 贾府同意并发还卖身文契,袭人是不敢擅自逃离贾府的,他人也不敢 收留。 清初因奴婢(奴仆)不堪其苦,大量逃亡。旗下奴仆大批逃亡直接影 响八旗生计,清廷为此制定了严苛的逃人法,设立督捕衙门,督捕逃 人,惩罚窝主。逃人法规定查获的逃人鞭打一百,归还原主。藏匿逃 人者从重治罪,本犯处死,家产没收,邻里、甲长、乡约,各鞭打一 百,流徙边远地区。顺治五年题准,逃人窝家正法,妻子家产,籍没 给主。十三年又题准,凡逃一次者面上刺字,二次者正法。十四年又 定,窝犯免死,责四十板,面上刺字,家产、人口给予八旗穷兵。康 熙七年覆准,三次逃者,绞监候。二十二年又复准,三次逃者免死, 发往宁古塔与穷兵为奴。乾隆年间,对逃奴和藏匿逃奴的处罚仍然较 重。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于情于理于法,袭人都不可能擅自逃离贾 府。

2、

袭人嫌贾宝玉不上进而离开贾府。 张爱玲认为袭人可能是在贾府败落后,嫌贾宝玉不上进而出贾府。 她在《红楼梦魇·三详红楼梦》中说:“想必穷了之后宝玉不求进取, 对家庭没有责任感,使袭人灰心。正值荣府支持不了,把婢仆都打发 了。花家接她回去,替她说亲。她临走说:'好歹留着麝月’,让宝玉 宝钗身边还有个可靠的人。'宝玉便依从此话’。显然宝玉也同意她另 找出路。” 但我认为张爱玲的这种说法不太符合情理。 第九回中,袭人笑道:“读书是极好的事,不然就潦倒一辈子, 终久怎么样呢。但只一件,只是念书的时节想着书,不念的时节想着 家些。别和他们一处玩闹,碰见老爷不是顽的。虽说是奋志要强,那 工课宁可少些,一则贪多嚼不烂,二则身子也要保重。这就是我的意 思,你可要体谅。”第十九回中,袭人道:“你真喜读书也罢,假喜 也罢,只是在老爷跟前或在别人跟前,你别只管批驳诮谤,只作出个 喜读书的样子来,也教老爷少生些气。” 从以上袭人的话中可以看出,袭人劝宝玉,只是劝他装个象读书 的样子,以免惹贾政生气被打,并未劝宝玉刻苦用功读书和与士大夫 交游。 事实上,一个卖身为奴的女子,只图终身有个依靠,哪还敢奢望 夫婿上进出将入相博得封妻荫子?袭人嫌贾宝玉不上进而离开贾府,纯 粹是无稽之谈。 实际上袭人是“卖倒的死契”,其人身和婚嫁则由贾府支配,基 本上与花家无关,同时也不是花家说接她回去就能接她回去的。“花 家接她回去,替她说亲”,也是无稽之谈。 第三十六回中袭人对宝玉说

TAG标签:贾府 袭人 红楼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