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

当前位置 /首页/完美生活/心理/列表

陶侃的祖先

陶侃的祖先

提起陶侃,大家的印象大都是:他是陶渊明的曾祖父。千百年后,人们更多记住的是那位名满天下、流芳千古的诗人陶渊明,但其实,陶渊明一辈子都在羡慕自己这位曾是东晋开国元勋、有着赫赫战功的先祖,因为他的励志人生,他的逆袭故事,真是又曲折又精彩。

01

在两晋那样一个高帅富垄断一切的华丽时代,陶侃无疑是一个很苦逼的草根。

陶侃的父亲曾经当过扬武将军,可惜,在陶侃还很小的时候便抛弃了这个烦恼的人间,到另外一个世界去了。陶侃的爷爷,倒是有的,然而,历史没有给他留下名字的机会。陈寅恪先生经过严谨考证,得出了陶侃的先祖就是他的曾孙子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虚构的打渔的“武陵人”的结论。有着这样的家庭背景,陶侃不得不戴上了一顶“贫一代”的帽子。

蝼蚁尚且贪生,一个人不管多么贫穷,总是要生活的。陶侃怎么生活呢他和母亲相依为命,日子过得非常艰难。为了维持生活,陶侃不得不到县衙里去当差。

有一次,当地的孝廉范逵路过陶侃家。陶侃和他母亲都觉得这是一个机会,一个或许能够改变全家贫寒命运的机会。那就巴结吧,请人家吃一顿大餐。可是,别说大餐了,就是一顿像样的饭,家里都无力筹措。怎么办陶侃的母亲拿起剪刀,狠狠地剪掉了自己的一段头发,去换钱买了一些酒菜。陶侃砍掉了家中房屋的几根梁柱,作为柴火。就这样,终于筹备了一顿精美的酒菜,让范逵吃得很过瘾。可吃了也就吃了,范逵第二天就要走。

陶侃一看饭吃了,事没说不行啊。不信上山擒虎易,果然开口求人难。作为一个大龄有志青年,陶侃还真不好开口求人,就闷着头送范逵,一送就是一百多里啊。范逵终于过意不去了,就主动问陶侃:“难道你想到郡里当官吗”陶侃脸一红,支支吾吾地回答说:“是的,可惜,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啊!”毕竟吃人家的嘴软,范逵就说了:“放心吧,我来做一条小船,渡你过去。”说完,范逵头也不回地走了。

幸好,范逵不是那种吃完喝完拍屁股走人的主,他回到郡里后,还真在庐江太守张夔面前为陶侃美言了几句。张夔就弄了个县令给陶侃当。家徒四壁的陶侃终于抱着张夔的粗腿步入仕途了,从此,陶侃对张夔那真是比对他亲爹还要恭敬。有一次,张夔的夫人病了,需要到百里之外去请名医。当时,正大雪纷飞,同僚们都说自己有风湿病,怕冷,不能去。可陶侃去了,他顶着鹅毛大雪请来名医给师母治病。陶侃这是何苦呢没有办法,谁让他不是贵族呢谁让他不是贵族还想往上爬呢

鉴于陶侃出类拔萃的表现,张夔给了他一个身份,孝廉。有这个身份,陶侃就可以去京城转转,以巴结更大的官,图谋人生的可持续发展了。

大约在公元296年,陶侃来到了京城洛阳。可洛阳是个什么地方呢那是达官贵人的乐园。那些雍容华贵的世家大族们哪里看得起陶侃这样一个“溪狗”。虽然有了一个孝廉的身份,但是陶侃还是没有门路。他听说司空张华很爱惜人才,当年陆机陆云兄弟就是受到了张华的厚爱和引荐,然后才到朝中做官的。陶侃想,我也是南方人,既然他们可以,我为什么不可以呢然而,陶侃忘了,人家陆机陆云是世族公子,他是寒门子弟。他就去拜见张华,可张华根本不理他。几次三番之后,张华才让他当上了郎中,可郎中还是候补官员。然后陶侃又去拜见同样的“北漂族”孙秀,同是天涯沦落人啊!孙秀就任命陶侃为府第舍人。

纵然当上了官,陶侃仍然无法改变寒门的身份,他仍然被鄙视着。有一次,他跟一个叫杨晫的一起坐车去拜见吴中大儒顾荣,路上碰到了吏部郎温雅。温雅就莫名惊诧地问杨晫说“你怎么能和小人同车呢”在这些权贵们眼里,陶侃无论戴着什么样的顶戴,他就是一个小人。

02

就这样在洛阳漂了四五年,陶侃还是被大家瞧不起,还是没有实现所谓的人生理想,还是一个草根。这已经是公元300年,陶侃四十二岁,苍颜白发一老翁了。人生不能再这样蹉跎下去了。陶侃决定从哪里来,到哪里去,回南方吧,北方不属于他。

回到南方后,陶侃很快结识了一个叫刘弘的。这是他生命中的一个大贵人。那刘弘是一个军人,时任荆州刺史。陶侃跟着他,就不得不披上战袍,上阵杀敌了。公元303年,陶侃奉命去讨伐一个叫张昌的叛贼。在这个过程中,陶侃的军事才能充分显现出来。平定张昌后,陶侃被封为江夏太守。从此,陶侃开始了马不停蹄的东征西讨。

随后,刘弘派遣陶侃屯兵夏口,讨伐另一个更大的叛贼陈敏。陶侃刚要出发,有人却在刘弘面前打他的小报告,说:“陶侃这家伙和陈敏可是老乡,又同一年参加工作,他这一去,若生二心,恐怕荆州将来就危险了。”刘弘摇了摇头说:“陶侃的为人我是知道的,他应当不会这样。”

领导虽然这么说,可陶侃却不能不有所表示。他将自己的儿子陶洪和侄子陶臻送到刘弘那里充当人质。虽说最终刘弘还是把二人送还了陶侃以示对他的信任,但这个过程却不可或缺。在这个过程中,陶侃很难。他拼了命地上前线杀敌,却不得不提防有人在后方给他造小鞋穿。

公元四世纪注定是一个战乱不休的时代。在刚开始的那几年,中原的政局风起云涌,瞬息万变。先是白痴的晋惠帝被搞死了,然后想有一番作为的晋怀帝被匈奴人刘聪俘虏了。西晋完蛋了。琅琊王司马睿很快在建康称帝,东晋开始了。

东晋是开始了,可太多的人不买司马睿的账。时任江州刺史的华轶就是一个刺头。在他眼里,司马睿算老几啊!司马睿决定收拾华轶,派了几路人马,其中陶侃也是其中一路。

让陶侃去打华轶,这不行啊!那华轶可对陶侃有恩,二人交情匪浅,陶侃的侄子还在华轶手下当差呢。可是皇命难为,忠义难以两全,陶侃毅然决然向华轶举起了刺刀。华轶被搞死后,陶侃加官进爵,当上了武昌太守。可是大家却更加鄙视他,踩着恩人的头颅往上爬,真无耻!可是,陶侃又有什么办法呢他只能暗暗地生闷气。

公元311年,另一个刺头杜弢跳了出来,也要挑战司马睿了。能打的陶侃再次冲锋上阵。经过四年的浴血奋战,终于把杜弢给搞下去了。陶侃也梦寐以求地当上了荆州刺史。一个寒门子弟能走到这一步,在那个时代,已经算是极致了。

03

乐极容易生悲,甜中往往生苦。陶侃的梦是圆了,但很快又要碎掉。因为荆州这个位置太重要了,它扼守在长江中下游,直接控制着东晋的首都建康。这么一个重要的位置能让陶侃霸占着吗作为东晋一号权臣王敦决不允许,更何况又有小人煽风点火。

这个小人叫钱凤。他对王敦说,陶侃的功劳太大了,人气暴涨,恐怕将来不太听话。王敦就叫陶侃来开会,想趁机让他消失。可陶侃来了以后,王敦又有些犹豫,有所顾忌,不好下手,最后在扣留了陶侃许多天后,将他一脚踢到荒无人烟的不毛之地广州去当刺史。

你看看,虽然摆脱了贫困,虽然杀出了功名,可陶侃还是被整得很惨,差一点连命都丢了。

公元315年,陶侃已经57岁了,年近六旬。广州这个地方,人少,草多,事少,人闲。可陶侃没有闲着,干什么呢搬砖。陶侃每天早上将一百块砖从屋里搬到屋外,晚上再将那一百块砖从屋外搬到屋里,很有点行为主义。

陶侃搬砖

大家都问他,没事吧陶侃说,有事,我正要驰骋中原,大展宏图,怕的是一闲下来,整个人就垮了。陶侃还说,大禹是个圣人,尚且珍惜一寸的光阴,我们作为凡人,应该一分的光阴都不放过才是啊!

话说的挺大,其实,陶侃就是闲得无聊、闲得发慌,要给自己找点事做。

这砖头一搬,就是十年。陶侃从五十七岁搬到了六十七岁。人生七十古来稀,陶侃该给自己准备坟地了。可陶侃这个倔老头,认为自己的人生才刚刚开始。

还要说那个差一点搞死陶侃的王敦,他后来越来越嚣张,能量膨胀,竟然举兵造反,攻下了东晋的首都建康,活活气死了晋元帝司马睿。晋明帝接班后,王敦再一次举兵造反,杀向朝廷。这个时候,晋明帝想起了能征惯战的陶侃,便让他配合兄弟部队讨伐王敦。在陶侃等人的努力下,王敦兵败,晋明帝胜利了。陶侃终于又当上了荆州刺史,同时掌控着荆州、雍州、益州、梁州的军权,身兼数职,他成了一名真正的封疆大吏,东晋政权的中流砥柱。

正当陶侃风光无限之际,晋明帝死了。临终前,晋明帝叫来好几个人托孤,有他们司马家的王爷,有王导,有庾亮,有郗鉴,可就是没有陶侃。这是为什么呢看看这几个人,哪一个不是世家大族出身,而陶侃再能打,也是个寒族。晋明帝也看不起寒族。

陶侃再一次被狠狠地打击了。朝廷需要的时候,就用他,不需要的时候,就踹他。卖命的时候,有他发奖品的时候,没他。莫非,陶侃真要悲催到底吗这太匪夷所思了。以至于陶侃怀疑晋明帝肯定将他列入托孤大臣名单中,是又被人给删除了。

这个人只有可能是庾亮,小皇帝的大舅舅。由于晋成帝太小,庾亮就主动代替他担负起治理国家的重任。又是世族、又是外戚的庾亮向来视陶侃之流为草莽,陶侃“溪狗”的外号就是他赠送的。

虽然大权在握,可庾亮非常没有安全感。他觉得诸如陶侃、苏峻等统兵在外的强人都有可能向朝廷叫板。先发者制人,后发者制于人。庾亮一方面加高加固首都的城墙,提高防御能力,一方面下诏让苏峻入朝。苏峻当然不傻。他想,让我入朝,分明就是想做掉我,我才不去呢。苏峻还说了句相当流氓的话:“我宁可站在山头望监狱,也不愿意蹲在监狱里望山头。”然后便像当年的王敦一样举兵杀向首都,并很快攻入皇宫。庾亮等人不得不狼狈逃跑。

跑到哪里才安全呢当时天下能够和苏峻抗衡的只有陶侃了。于是,庾亮来到寻阳,投靠陶侃。

陶侃一见庾亮,就揶揄地说,当初你修筑石头城防备老夫,今天却来投奔老夫吗部将都劝陶侃杀掉庾亮,可陶侃没有。他是草根,但不能仇富。庾亮可是皇帝的大舅舅,杀掉他不就是造反吗别人对他不仁,他却不能对别人不义。陶侃将所有的委屈强咽进了肚子里,和庾亮一起铲除了苏峻,再造东晋。

这下朝廷终于拿陶侃当回事了,封他为大将军,剑履上殿,入朝不趋,赞拜不名。可陶侃坚决不接受,他明白,凡是接受这种封赏的,往往都是世人心目中理想的大奸臣。饶是如此,手握东晋八个州军权兼任荆州、江州两州刺史的他,还是被认定为有野心。陶侃百口莫辩,他总不能把自己的心剖出来给大家看吧。

一年多后,陶侃终于走完了他颠沛的一生。享年七十六岁。

TAG标签:祖先 陶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