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

当前位置 /首页/完美生活/心理/列表

创伤文学代表作品

创伤文学代表作品

刘心武于1977年11月,在《人民文学》上发 表的短篇小说《班主任》,就是剖开伤口的第一刀。 它通过塑造鲜活的艺术形象, 是第一个在十年的噩梦结束后揭露“文化大革命”给我们民族带来的累累伤痕,尤 其是给青年一代的心灵所造成的毒害。 它因此成为新时期文学的开山之作。

第二年8月,《文汇报》发表了卢新华的短篇小说《伤痕》。这篇小说讲述的 是在“文革”中,“革命小将”王晓华为了表明自己的立场,而和被打为“叛徒” 的母亲划清了界线,前往辽宁插队。

后来,当她得知母亲“叛徒”的罪名不过是 “四人帮”的诬陷而已,她满怀悔恨地赶回上海,探望8年未曾联系的母亲。然而 遗憾的是,母亲在“文革”中饱受摧残,已经在长期的重病缠身之后撒手人寰。

她 最后一没能见上是母亲一面,心中充满了无尽的悔恨和遗憾。由于该篇小说准确地 道出了人们劫后余生的心理,因而成了“伤痕文学”的一面旗帜。

在“伤痕”的旗 帜的指引下,引起了巨大社会反响,许多“伤痕文学”的作品应运而生,如王蒙的 《最宝贵的》、张洁的《从森林里来的孩子》、韩少功的《月兰》、李陀的《愿你 听到这支歌》、王亚平的《神圣的使命》等。

这些闪烁着泪光与怒火的作品,在当 代文学史上第一次真正遵循了现实主义美学原则,按照生活的本来面貌来描写生 活,从而开启了 20世纪80年代文学现实主义深远的思潮。

TAG标签:代表作品 创伤 文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