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

当前位置 /首页/完美生活/心理/列表

子路之死典故

子路之死典故

结缨——子路之死。

结缨:比喻从容就义。

出处:

孔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也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相传孔子弟子三千,身通六艺者七十二人。典故“结缨”的主人公,即“孔门七十二贤”之一,子路。

子路,鲁国人,名仲由,字子路,比孔子小九岁。子路出身贫寒,性格耿直,孔子经常批评他,子路闻过则喜,对老师忠心耿耿,是孔子最亲近的弟子。孔子晚年时,子路在卫国辅佐卫国大夫孔文子,孔文子去世后,又继续辅佐他的儿子孔悝。子路63岁这年卫国发生宫廷政变。当孔悝作乱的时候,子路在外未归,闻讯急忙驾车返回。子路正要进入国都,迎面碰上大夫子羔。他对子路说:“城门已经关闭了,不要空受其祸。”子路果断地回“吃他的俸禄,不能逃避灾祸。”子路进城到了孔氏大门,公孙敢在守门,但也没能阻止子路。子路冲进内庭,要求蕢聩交出并杀掉孔悝。蕢聩哪里肯!子路欲放火烧台,蕢聩害怕了,让石乞等与子路搏斗,最终用戈击中了子路,并把子路的帽带(缨)击断了。子路身受重伤,见此,从容地说:“君子死而冠不免。”强忍剧痛,把帽带结好,整理好衣服,端端正正站着,被敌人乱刀砍死。

子路之死的典故如下:

《史记》中详细的记载了子路的死亡。卫灵公的时候,卫灵公有一个妖冶的女人,与太子蒯聩有染,太子蒯聩害怕被诛杀,所以逃亡在外,于是卫灵公死了之后,蒯聩的儿子姬辄被拥立为国君,就是卫出公,卫出公继位后丝毫没有将国君的位置让给自己的父亲的想法,并且对逃亡在外的父亲没有任何的表示。十二年后,蒯聩越想越觉得心理难以平衡,于是悄悄的回到卫国,与大夫孔悝一起发动政变,赶走了儿子卫出公。子路听说了这件事非常的气愤,于是赶去城里要求国君不要用参与政变的孔悝,甚至在被拒绝后,要放火烧国君与孔悝站立的高台,于是蒯聩让石乞、壶黶攻击子路,子路以一当二进行战斗,战斗中帽子的带子被割断,帽子掉在了地上,本来子路可以不管帽子继续战斗,但是子路却停止了战斗,弯腰捡起帽子,并且说:“君子死而冠不免。”因为捡帽子,子路被杀死了,子路死后被砍成了肉泥,死的实在是太惨了。孔子听说卫国发生了政变,哭道:“子路死矣!”可见对其学生是非常了解的。子路的死有点不值得,所以我们觉得子路有点迂腐,如果说这就是子路追求的君子之道,那么一定是君子之道害了他。

TAG标签:子路 之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