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

当前位置 /首页/完美生活/心理/列表

南郭先生吹笛下一句

南郭先生吹笛下一句

南郭先生吹笛下一句是滥竽充数。

不会吹竽的南郭先生混在三百人的乐队中装模作样地凑数虽然可以得到赏赐,但是要自己凭真实本领单独演奏时,南郭先生就只好逃之夭夭。弄虚作假的方式纵然可以换取一时的成功,但换不来一世的成功。人只有刻苦学习,使自己拥有真才实学,才能取得真正的成功。

说的应该是一句歇后语:南郭先生吹笙

滥竽充数,不懂装懂

《韩非子·内储说上》

【原文】

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

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悦之,廪食以数百人。

宣王死,湣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

【今译】

齐宣王(战国时代齐国国君,姓田,名辟疆,公元前319年~公元前301年在位),召人为他吹竽(古代的一种乐器,形状类似大笙,吹起来声音很悦耳),每次使人吹竽都要叫三百个乐师一起吹,一定要听几百人的合奏。

一个姓南郭的处士(处士 ,古代称有才学,即有“学问”、有“品德”隐居而没有做官的读书人为“处士”,这里是戏称),根本不会吹竽,却冒充吹竽能手,跑来要求参加吹竽的行列,请求为宣王吹竽,宣王很高兴地答应了。

他总是混在乐队里,假装吹奏,这样他也和其他几百个乐师一样,享受吃皇粮的待遇,官家对他的待遇,发给他的俸禄粮食与其他几百人所领取的一样多。

后来,宣王死了,他的儿子湣王继位,(齐湣王,姓田,名地,公元前300年~ 公元前284年在位)。

湣王喜欢听乐工单个人的独奏,要吹竽的一个一个地为他吹竽,每个人都要单独吹给他听。

南郭先生本来就不会吹,看到这时无法再蒙混过去,只好吓得逃走了。

【赏析】

故事原文指南郭先生本不会吹竽,混在乐队里假装吹奏。讽刺了没有真才实学,而又假充有本领的人混在行家里假装有本领的人。

它告诉人们,那些不学无术,假充内行弄虚作假的人,只能靠吃大锅饭遮人耳目,虽然能蒙骗一时,但是经不起考验,骗不了一世,只要逐一考察,就会露出马脚,败露出丑,骗局总有一天会被揭穿,不能长久蒙混下去。

后用“南郭先生”、“南郭吹竽”、“滥竽充数”、“吹竽混真”等喻指,有时也用作自谦之词,表示自己才学不高。

南郭吹竽,滥竽充数。战国时期,齐国的宣王喜欢听竽的大合奏,就命乐正组织一支三百人的大型吹竽乐队。

齐国有位南郭先生,既无学问又无专长,靠斗鸡赌博骗取钱财。是日,闻得齐宣王招聘吹竽乐师三百名,南郭先生就去应聘,凭着三寸不烂之舌混进了乐队。但他根本不会吹竽,为了不让自己的竽发出声音,偷偷用豆子塞住竽口,这样,他就装模作样地在乐队里吹奏起来。三百名乐师齐奏,气势宏伟,宣王甚为满意。南郭先生又善于阿谀奉承,更得宣王嘉奖。

可是好景不长,齐宣王驾崩,齐王继位。新王却喜欢听独奏,于是,乐正便推举南郭先生表演。南郭听后吓得浑身发抖,竽中塞的一粒豆子也滚落出来,原形毕露,丑态百出,众乐师暗暗好笑。渭王大怒:“简直是滥竽充数!”欲惩办南郭。当天,南郭先生就逃之夭夭。

TAG标签:南郭先生 吹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