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

当前位置 /首页/完美生活/心理/列表

劝学中的关键词

劝学中的关键词

劝学中的关联词有:

1.君子:指有学问有修养的人。

2.学不可以已:学习不能停止

4.青于蓝:比蓼蓝(更)深。于:比。

6.輮以为轮:輮 :通“煣”,用火烤使木条弯曲(一种手工艺)。以:把。为:当作。

7.规:圆规,测圆的工具。

8.虽有槁暴:即使又被风吹日晒而干枯了。有,通“又”。槁,枯。暴,同“曝”,晒干。槁暴,枯干。

9.挺:直。

10.就砺:拿到磨刀石上去磨。砺,磨刀石。就,动词,接近,靠近。

1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参省乎己:对自己检查、省察。参,一译检验,检查二译同“叁”,多次。省,省察。乎,介词,于。博学:广泛地学习。日:每天。知:通“智”,智慧。明:明达。行无过:行动没有过错。12.吾尝终日而思矣:而,表修饰

13.须臾:片刻,一会儿。

14.博见:看见的范围广,见得广。

15.而见者远:意思是远处的人也能看见。而,表转折。

16.疾:快,速,这里引申为“洪亮”,指声音宏大。

第一个词,“劝学”的劝。

如果你完全按字面来理解,把“劝学”解释为“劝说别人学习”或“规劝别人学习”,那就错了。汉语从古代发展至今,很多词的词义一定是有变化的,这就要求我们学会辨别。那些与现代汉语意义完全相同的词非常好理解,那些与现代汉语意义完全不同的词也非常好辨别。只有那些与现代汉语意思差别细微的词,需要我们仔细区分。

“劝”就是一个与现代汉语语义差别细微的词。其实,在文言文中,“劝”字的本义是“鼓励”“勉励”。劝学,就是鼓励学习。我们经常在古书中读到“劝课农桑”一词,这里的“劝”就是鼓励,“课”就是督促。“劝课农桑”就是鼓励并督促百姓从事农业生产,种桑养蚕。

当然,“劝”在文言文中也有“规劝”“劝说”之意,如在《资治通鉴》中有一句话:“肃劝权召瑜还”。这里的“劝”无论如何都不能解释为“鼓励”,不能译为“鲁肃鼓励孙权召回周瑜”,只能译为“鲁肃劝说孙权召回周瑜”。

“劝”字的“鼓励”这个意思在现代语中还有没有呢有是有,但是,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20个以“劝”字开头的双章节词中,只有一个“劝勉”的“劝”有“鼓励”的意思了。第二个词,“假舆马者”的“假”。

这个“假”在古代汉语中的常用意思是“借”,我们早在初中就知道,文言文中普遍存在“通假字”,“通假”的“假”就是借,通假字就是“通借字”。因为“假”当“借”将,就引申为“借助”,“假舆马者”就是“借助车马的人”之意。“假”当“真假”的“假”来讲,是后起义,约产生在三国和魏晋时期。因为“假”还有一个意思,“临时的,非正式的”,因为是“非正式的”,就“不是真正的”,于是申为“真”的对立面。那么,古人在表示现代汉语中的“假”这个意思时用什么词呢古人用“伪”,古人说“真伪”,今人说“真假”。

第三个词,“用心一也”的“一,这个“一”不是数词,而是形容词,意思是“专一”。这与我们日常对“一”这个词的认识有很大不同。我们一定要注意在文言文中出现的“一”,它确实可以当数词,如“一夫当关”中“一”就是,但“一”不仅可当数词和形容词,有时还能当副词“全”“都”来讲,如成语“一如既往”中的一,这个副词的意思现代汉语也继承了下来,如“一家人”中的“一”,“一家人”就是“全家人”的意思。

通过这三个词我们了解到,古今汉语的词语的语义变化,既有继承,也有发展。这是人类语言发展的一般规律。我们通过此文先来获得一点感性认识,我会再次发文具体说一说古今汉语词义演变的基本规律。

TAG标签:关键词 劝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