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

当前位置 /首页/完美生活/心理/列表

隐士的收入来源

隐士的收入来源

看到大家都比较关心隐居的收入来源,我就说说我自己的情况吧。第一年当然是只出不进了,从第二年开始逐渐有了点收入,到现在农村当地的收入足够日常开销了。主要有三块:

第一块,养了两三百只鸡。虽然我也养了鸭、鹅、狗、蜂,但只有鸡是卖的,别的要么自己吃要么纯属娱乐或者喜欢。

第二块,打杂。本人对水、电、网、电脑、机械都略懂一点。虽然和专业的完全没法比(以前从事的一直都是管理和销售的岗位),但在农村偶尔也能派上用场。三脚猫的功夫当然没法用来赚钱了,但热心一点经常给别人帮帮忙,在当地既能混个好名声,在很多方面也能减少自己的开销。去年有人接了个安装监控的大项目,镇上根本没几个人懂的,去做了一段时间,好处是轻松。要知道农村基本都是体力活,不累

其实在我国古代,隐士也分好多种,有不愿意出世当官的,也有隐忍而伺机而动的。也有因形势所迫而悠然寄情山水的,更有功成名就退隐闲居的。

一般出名的大隐士都不是真隐,他们大多不是一辈子当隐士,而是当一段时间的隐士,像这种隐士在隐退之前就积累了相当的财富,有一定的资产可以支撑他们过上悠闲又有情趣的高雅日子,相当于退休了一样。

比如我们刚才说的著名的隐士林波,靠的就是自己的产业和存款以及朋友们送给他的礼物来生活。据说宋真宗给林波送过素帛,还亲自下令当地官府要照顾他的生活。所以当地出钱出工给林波建了房子,房子建好以后当朝丞相都经常跑去做客。连香火旺盛的高僧也常去论诗。无数的名人志士都去拜访林波。随手送点小礼物就足够林波生活了。

事实上,历史上的大部分隐士要么是怀才不遇的无奈选择,要么是暂时明哲保身,以待时机。而晋朝的隐士陶渊明就不一样了,他是真正的隐士,吃住都要靠自己。他心无旁骛,在隐居中享受自己的乐趣。下田种地对他来说也是一种乐趣。“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是他的生活常态,也是生存的资本。

虽说陶渊明相比咱们之前所提到的林波来说可能要可怜一点,但是大家要知道陶渊明是家道中落,迫不得已回家种田,可廋死的骆驼比马大,即使回了老家的陶渊明手头里也是有不少田产的。用现在的比喻来说,他大概是从百万富翁败落到了小康的生活水平。

从此之外,历史上也有极端的隐士,闻不得铜臭熏天,比如卖草鞋为生的朱陶准,他淡泊名利,长期归隐山林,以织草鞋为生,他把自己织的草鞋放在路边,路过的人或用米或用茶直接将米和茶放在鞋边,自己取走鞋,傍晚时分,他才从山林中出来,取走米或者茶。

由此可见,一般隐士的生活可以自给自足的,只要勤恳做事,即使是卖草鞋也能在山林中挣得一份清净与温饱。

淡泊名利厌倦尘世,这些人有些本身就积累了一定的财富,并不缺钱花。功成名就退隐这些人,基本都积累了一定财富。

隐居深山学习的隐士,这些人一般都是富裕人家,或者朋友提供帮助,依靠这些过生活。

信佛修道这些隐士,他们的生活就比较清贫,他们一般依靠附近百姓接济度日,或者是自己种菜种粮,过着隐居生活。

TAG标签:收入 隐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