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

当前位置 /首页/完美生活/心理/列表

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规律

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规律

大学生的自我意识在大学阶段得到迅速的发展,其自我同一性会逐步实现。但在自我意识成熟、确立的过程中,大学生也品尝了酸甜苦辣,付出了艰辛代价,并为解决内心的矛盾冲突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其发展规律要经过以下三个阶段:

1.自我意识的分化——打破了原来笼统的“我”,出现了主观的我(I)和客观的我(Me),开始意识到自己不曾注意的许多“我”的细节。“理想我”和“现实我”分化,这种分化使大学生主动迅速地关注自己的内心世界和行为,带来了种种激动和不安、焦虑和喜悦,自我沉思增多,要求有属于自己的空间,渴望被理解,被关怀。这种分化是自我意识开始走向成熟的标志。

2.自我意识矛盾——分化带来了主体我与客体我的矛盾斗争,理想我和现实我的矛盾加剧,如主观我与客观我的矛盾、理想与现实的矛盾、独立心理与依附心理的矛盾、交往需要和自我闭锁的矛盾,上进与消沉的矛盾、等冲突现象,会有很大的内心痛苦和激烈的不安感,对自我的控制常常是不果断的,出现了很大的适应 困难,但这是个体迈向成熟的必需的一步,是必要的,必然的。

3.自我意识的统一——自我分化和矛盾会不断促使大学生寻求解决方法,求得自我意识的统一,消除矛盾,一般有三种做法:

l 努力改善现实自我,逐渐接近理想自我

l 修正理想自我中某些不切实际的过高标准,使之与现实自我趋近

l 放弃理想自我而迁就现实自我

1、自我认识的迫切和片面

在大学生对认识和评价自我充满了浓厚的兴趣和紧迫感,自我认识的内容更加丰富和深刻,但自我认识的客观性则不足。进入大学后,随着独立生活的开始,大学生们进入了“自我发现”的新时期,急于想认识自己,评价自己。这种认识和评价不仅仅针对仪表外貌,更多的是对自己的能力、性格、品德、人生价值等深层次问题的探讨,自我认识的内容十分全面和深刻。由于人的心理活动的复杂性,一个人要认识自己并不容易,加之大学生认识能力还不够成熟,因而大学生在认识、评价自我时还缺乏必要的客观性和正确性,对自我的理解和判断也流于浅表,常常会“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出现自我否定或者盲目自大、自吹自擂等片面性。

2、自我体验的强烈与波动

大学生自我体验的强度大,具有敏感性、丰富性、深刻性、闭锁性与起伏性等特点。随着自我认识的发展,大学生开始重视自己在班级中的地位与威信,对他人的言行与态度十分敏感,对涉及自己的名誉、地位、前途、理想及异性交往等方面的问题,更易引起强烈的自我情绪体验。自尊心和独立性的发展,使得大学生的情绪又有一定的闭锁性,不愿把自己的内心世界轻易向人敞开,十分注重自己的面子,会有意无意地掩盖自己的缺点和短处。大学生的自我体验还会随情绪的波动表现出波动性,如情绪好的时候自我肯定多些,充满了自信,一旦情绪低落,自我否定就多些,容易产生自卑、内疚等情绪。

3、自我控制的自觉和提高

大学生自我控制的自觉性与独立性显著增强,自我控制的水平明显提高,但还不善于自我控制。大学生自我控制的愿望十分强烈,力图摆脱社会传统的束缚,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他们也能够自觉地根据社会的要求来调节、改变自己不合实际的目标和动机,能够在较高水平上驾驭自我。但大学生自我控制的水平还不是太高,不善于及时、迅速地调整自我追求的目标和行为,也不善于以理智控制自己的行动,大学生中的偶发事件频出等现象就是不善于控制自我的结果。

4、独立意向的过度与发展

大学生独立意向十分强烈,但又存在盲目的逆反心理。大学生生理发育已成熟,社会化程度也有了一定提高,因而在心理上有强烈的成人感和独立感,希望摆脱对家长、教师的依赖,向周围人显示自己的主张和能力。但大学生在走向独立的过程中会“矫枉过正”,表现出盲目的、非理智的反抗,过分强调个人意志,对事物采取一概排斥的态度,从而给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带来消极影响,对独立意识的正常发展不利。

总之,在大学期间,大学生的独立感、自尊心、自信心、好胜心等各种自我意识形式都有了进一步的发展,自我意识发展水平较高,正逐渐趋于成熟,有着既不同于儿童也不同于成人的特点。

TAG标签:大学生 自我意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