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

当前位置 /首页/完美生活/心理/列表

挂剑之交典故

挂剑之交典故

挂剑这个典故,又称季子挂剑、挂剑之交,最早见于司马迁著 《史记——吴太伯世家》,以及西汉刘向著《新序——节士》。两者记叙了同样的一件事。

故事的主人季子,名叫“札”,是春秋时代吴国国君寿梦的第四个儿子,后来长兄诸樊将延陵封给季札,因而号延陵季子。季札仁德宽厚,知书达理,淡泊名利,重诺守信,几次避让王位,深受国民的拥戴。

作为国王的儿子,国事、家事都是自己的事,自己的人办自己的事,这样才放心。吴王寿梦见季札文武双全、才能出众,为锻炼他,就派遣他出使晋国。路经徐国的时候,徐国的国君知道了吴国的使者是大名鼎鼎的季札,便盛情相邀,隆重设宴款待。席间,二人把酒言欢,情投意合。徐君眼力超群,一眼就看出季札所带的佩剑非常精致,肯定是名匠特制。季札作为大国王子,身上的装备那肯定是高端大气上档次啊。看着徐君眼中流露出喜爱的神色,聪明的季札很明白,心想,自己是出使晋国的使者,佩剑有着身份和礼仪的象征,不能不佩戴,徐君和自己一见如故,不能不交。于是,自己心中下定主意,在出使归来之时,一定要将佩剑赠与徐君。

季札出使晋国归来,到了徐国,得知徐君竟已溘然过世。季札心中悲恸不已,便带了随从到徐君的墓前凭吊。祭奠完毕,季札随手解下佩剑,毕恭毕敬地挂到了墓旁的松树上。随从不解地问道:“您的剑是我们吴国的国宝啊,现在徐君已死,您这是要给谁呢”季札慢慢说道:“当然是给徐君了,我当初心里已经决定要把这剑送给他了,怎么能因为他的去世而违背自己的诺言呢!”说完带领随从黯然但却也坦然的离开了。

这事迅速传遍了徐国,徐国人赞美季札重诺守信而歌唱他:“延陵季子兮不忘故,脱千金之剑兮带丘墓。”

后来,人们把“挂剑”这一典故比喻为对已逝友人的许诺,生死不变。

唐杜甫诗《哭李尚书》,”宋黄庭坚《李濠州挽词》都引用了这个典故。

出自《史记·吴太伯世家》季札挂剑的故事。

季札第一次出使,路过北方的徐国。徐君十分喜欢季札身上佩带的剑,但是没有说出来。季札心里却知道,但是他还要出使其他的国家,所以没有送给徐君。后来他出使完后再回到徐国,徐君已经死了,于是解下宝剑,挂在徐君墓前的树上。他的随从说“徐君已经死了,这是要送给谁呢”,季札说“不是这样的,我当初心里已经决定要把这把剑送给他了,怎么能因为他死了而违背自己的诺言呢

源见“季札挂剑”。重诺赠物悼亡友之情。苏曼殊《答萧公书》:“今托穆弟奉去《饮马荒城图》一幅,敬乞足下为焚化于赵公伯先墓前,盖同客秣陵时许赵公也,亦昔人挂剑之意。”

TAG标签:之交 挂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