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

当前位置 /首页/完美生活/心理/列表

罗生门是属于什么类型的文学

罗生门是属于什么类型的文学

《罗生门》是芥川1915年创作的短篇小说,情节取材于日本古典故事集《今昔物语》,他也以此名字命名了他的短篇小说集。

“罗生门”的本意——出处《今昔物语》

罗生门,日语,亦称罗城门,在《今昔物语》的故事中“罗生门”原名为“罗城门”,它是日本京都平安京中央通往南北的朱雀大道上南端的一个城门。

因日本古代战时民不聊生,饿殍遍野,穷困而死的人的尸体常常被丢弃在城郭边缘的罗城门,因此“罗生门”便有了人间与地狱、事实与假象之界门的意味。

芥川眼中的“罗生门”——短篇小说集《罗生门》

芥川在短篇小说《罗生门》中讲述了那一个流亡家奴在罗生门下避雨。

绝望如行尸的他偶见一正在拔死去女人头发的老妪,惊骇之下家奴呵斥恶鬼一般的可憎的老妪。

当从老妪口中得知她拔死人头发为卖钱维生后,恍然大悟的家奴遂剥下老妪的衣物,夺门而去。

短篇小说集《罗生门》插画

芥川创作《罗生门》时期,日本正值资本主义高速发展的动荡时期,社会底层祸乱横行、民不聊生,人与人之间孤立又戒备。

而作者本人刚刚因为家人的反对被迫结束一段刻骨铭心的恋情,痛苦难堪。

芥川龙之介(1892/3/1~1927/7/24)

满目疮痍的世界,无疾而终的爱情,使得这位文坛鬼才对世事、世人及自己都生出绝望和厌恶。

他的“罗生门”下,是文明的败退,道德的沦丧,人性的本恶和自私,是无底线的“人吃人”的炼狱。

谎言编制真相——黑泽明的《罗生门》

“罗生门”这个词,被文、影史上如此杰出的巨匠们倾注心力而呈于世,其所蕴含的哲理、能量和信息量必然是不可估计的,从大师们的作品中,我能感受到他们审慎下向世人揭示它价值和意义的急迫感和使命感。

黑泽明(1910~1998/9/6)日本电影导演

大导演黑泽明慧眼之下,即选取了芥川龙之介短篇小说集《罗生门》里《竹林中》一篇故事,再创作出影史上的惊世之作《罗生门》。

黑泽明的选择也是件有趣的事情,大家可以一品两位大师的选择,芥川以短篇小说“罗生门”命名短篇集黑泽明选择了“罗生门”而非“竹林中”来命名剧本。

《罗生门》电影海报

黑泽明的电影《罗生门》带给人们太多的思考,被奉为神作。

这是合理的,要知道在生与死的界门,在文明和道德沦丧,以及现实和希望巨大的落差下,人为了求生求存的原始目的,那种撕裂一切本善而露出的恶与软弱,血淋淋的昭示着、放大着芸芸众生中你我之间的冷漠和心照不宣。

人都是利己的,人们陈述的“事实”是经过虚饰的,每个人陈述的“事实”,编制了这个世界。

真相在哪里

你无权责怪这个世界,这世界让人只有虚饰才活得下去

而你,正置身其中。

大雨中的破殿,陈旧的牌匾,樵夫、云游和尚、和乞丐在城门底下避雨。

百无聊赖,三人闲聊起一件杀人案:

一个武士和他妻子行走山间遭遇了不测,妻子被一个强盗强暴,武士惨遭杀害。

惨案如何酿成

强盗、女人、借女巫之口陈冤的武士亡魂,三者说法不一。

真相只有一个,但各人为了自己的利益,提供了自己美化后的截然不同的证词

荒山惨案,就似拨不开看不清的迷雾...

随着大雨渐歇,和尚和路人才明白,原来目睹了命案现场的樵夫也说了谎,他也有他的目的...

雨过天晴,樵夫在罗生门旁发现一个哭泣的弃婴。

他决定收养下来,便抱着婴孩往夕阳深处走去...

TAG标签:罗生门 文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