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

當前位置 /首頁/完美生活/心理/列表

不能則學出自哪裏,不恥則問

不恥則問 不能則學出自哪裏

不知則問不能則學出自《荀子 · 非十二子》。

《論語》,是孔子弟子及再傳弟子記錄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而編成的語錄集,成書於戰國前期。全書共20篇492章,以語錄體爲主,敘事體爲輔,較爲集中地體現了孔子及儒家學派的政治主張、倫理思想、道德觀念及教育原則等。

《荀子·非十二子》是《荀子》篇名,內容對先秦各學派代表人物它囂、魏牟、陳仲、史魚酋、墨翟、宋鈃、慎到、田駢、惠施、鄧析、子思、孟軻等十二人作了批判,而歸結到以推崇仲尼、子弓的學說爲主。

這兩句大意是:不會就要虛心學習,不懂就要不恥下問。此條以極爲質樸的語言闡述治學的道理,通俗易懂,十分上口。不會就是不會,不會就向書本學習,向別人請教,這不僅不是丟人,而且恰恰說明你真正掌握了求知之道。正因爲近於口語,說理明白,特別易於接受,因而流傳既久且廣,有很強的生命力。

不恥則問,不能則學出自哪裏

“不知則問,不能則學”出自《荀子》這一哲學著作,其原句爲“不知則問,不能則學,雖能不讓,然後爲德”,這句話的意思是不懂得的就要去問,不會做的就應該去學習,即便有能力也要懂得謙讓,如此才能成爲有德之人。

TAG標籤:不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