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

當前位置 /首頁/完美生活/心理/列表

怎麼評價明朝的王守仁的一生

怎麼評價明朝的王守仁的一生

王守仁,是明朝著名的思想家、文學家、哲學家和軍事家,生於公元1472年,去世於公元1529年,享年59歲。王守仁,浙江紹興府餘姚縣人,後隨父親移居紹興,幼名雲,字伯安,別號陽明。陽明是其自好,因曾築室於會稽山陽明洞,後世學者常常稱其爲陽明先生,因此王守仁也叫王陽明。

王守仁少時經歷過“土木堡之變”,明英宗被瓦剌俘虜的事件,給年幼的他留下了極深的印象。所以王守仁此後研讀兵書,希望能報效祖國。在他爲官期間,平定寧王之亂、平定思田、諸瑤叛亂、剿滅南贛盜賊,也算是實現了年幼之時的誓言。因平定宸濠之亂軍功而被封爲新建伯,隆慶年間追贈新建侯。諡文成,故後人又稱王文成公。

王守仁開創“陽明心學”,是陸王心學之集大成者,他精通儒家、道家、佛家,是明代影響最大的哲學思想,學術思想傳至中國、日本、朝鮮半島以及東南亞地區。王守仁立德、立言於一身,接近聖人孔子。

黃宗羲言:“王陽明可謂‘震霆啓寐,烈耀破迷’,自孔孟以來,未有若此深切著明者也。”

張廷玉贊其:“王守仁始以直節著。比任疆事,提弱卒,從諸書生掃積年逋寇,平定孽籓。終明之世,文臣用兵制勝,未有如守仁者也。當危疑之際,神明愈定,智慮無遺,雖由天資高,其亦有得於中者歟。矜其創穫,標異儒先,卒爲學者譏。”

孫中山說:“日本的舊文明皆由中國傳入,五十年前維新諸豪傑,沉醉於中國哲學大家王陽明的‘知行合一’說。”

王守仁(1472年10月31日—1529年1月9日),漢族,幼名雲,字伯安,別號陽明。浙江紹興府餘姚縣(今屬寧波餘姚)人,因曾築室於會稽山陽明洞,自號陽明子,學者稱之爲陽明先生,亦稱王陽明。

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學家、哲學家和軍事家,陸王心學之集大成者,精通儒家、道家、佛家。弘治十二年(1499年)進士,歷任刑部主事、貴州龍場驛丞、廬陵知縣、右僉都御史、南贛巡撫、兩廣總督等職,晚年官至南京兵部尚書、都察院左都御史。因平定宸濠之亂軍功而被封爲新建伯,隆慶年間追贈新建侯。諡文成,故後人又稱王文成公。王守仁(心學集大成者)與孔子(儒學創始人)、孟子(儒學集大成者)、朱熹(理學集大成者)並稱爲孔、孟、朱、王。

平亂後,王陽明因肺病加重,向朝廷上疏乞求告老還鄉,推薦勳陽巡撫林富代替自己,不等朝廷的批覆就回去了。嘉靖七年十一月二十九日卯時(1529年1月9日8時)病逝於江西南安府大庚縣青龍港(今江西省大餘縣境內)舟中。臨終之際,弟子問他有何遺言,他說:“此心光明,亦復何言!”喪過江西境內,軍民都穿着麻衣哭送守仁。先前因平定寧王叛亂封特進光祿大夫、柱國、新建伯。隆慶時追贈新建侯,諡文成。萬曆十二年從祀於孔廟。

王守仁墓位於浙江省紹興市紹興縣書法聖地蘭亭鎮以南2裏許的仙暇山莊內。王守仁墓坐北朝南,背依山崗,順依山勢,逐級升高,視野開闊,風水特佳。墓冢直徑10米,墓道全長70餘米,百餘級臺階,四層平臺,全部用石材精心雕刻而成,氣勢雄偉,是浙江地區較典型的明代墓葬建築。墓地近2000平方米的山麓地帶,數十棵合抱古鬆環侍左右,營建了莊嚴肅穆的環境氛圍。

TAG標籤:王守仁 明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