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

當前位置 /首頁/完美生活/心理/列表

亞太經濟區地緣優勢

亞太經濟區地緣優勢

亞太一體化背景下的地緣優勢

河運日漸被鐵路運輸取代

自鴉片戰爭以來,國內交通格局已經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第一,南京上游無法通航十萬噸級貨船,即便是空載船。河運由於運載量有限,日漸被鐵路運輸取代。尤其是鐵路一次次提速之後。京廣線直接穿越巍巍的南嶺山脈主峯,使珠三角的經濟腹地大爲擴張。最明顯的變化是,直到民國時,兩湖到上海的運輸成本都小於到廣州的運輸成本,但在最近幾十年這種情況發生了逆轉。珠三角與長江中上游的貨物、人員交流更爲密切。最能說明河運被鐵路、高速公路運輸取代的例子,就是上海棄長江,到舟山去借港口。江河已經無法承擔現代大規模的航運。一旦高速貨運鐵路研製成功,鐵運對河運的優勢更加明顯。

亞太海岸線及人口分佈地理中心

過去我們說上海是中國的經濟中心,是中國海岸線的中點,是東部沿海人口分佈的中心。這個判斷是建立在中國還是一個封閉型經濟體的基礎上,在經濟全球化、亞太經濟一體化的年代,廣東的區位價值正在凸顯。如果我們把亞太當作一個整體,那麼亞太地區海岸線與人口分佈的中心就不是上海,而是廣東。

上海是華東向東突出的一點。這一突使得上海甩開其他長三角城市,成爲中國對日韓、北美貿易的橋頭堡。但這一優勢,在海絲貿易中發生了逆轉,變成一種劣勢。我國各主要城市與東南亞、南亞各主要城市的直線距離不過數百公里到數千公里是。海絲貿易當中,大部分省份的貨流、人流走長江口等於繞半個圈,比起走珠江口憑空多出一兩千公里的運輸距離。一兩千公里的差距在遠洋貿易中是可以忽略的,但在近洋貿易中卻是要命的。

TAG標籤:亞太經濟 地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