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

當前位置 /首頁/完美生活/心理/列表

春秋筆法的含義及例子

春秋筆法的含義及例子

含義:

“春秋筆法”是漢語成語,拼音是chūn qiū bǐ fǎ,意思是指寓褒貶於曲折的文筆之中。出自《史記·孔子世家》:“孔子在位聽訟,文辭有可與人共者,弗獨有也。至於爲《春秋》,筆則筆,削則削,子夏之徒不能贊一詞。”

造句:

1、報紙上的這篇短文,頗有春秋筆法。

2、魯迅先生的雜文鞭辟入裏,深得春秋筆法的要義。

3、魯迅儘量刪去可有可無的字句的文風,就是春秋筆法的再現。

4、“春秋筆法”的大量使用,也是杜詩獲得“詩史”稱號的重要原因之一。

5、中國的史書講究春秋筆法,爲尊者諱。

例子:

春秋筆法是指在宣傳材料的選擇上注意褒貶。孔子修《春秋》所採用的方法是“筆”和“削”。

“筆”是在原來《春秋》的記錄上加添,“削”是對原來的《春秋》的記錄刪減。

所謂“春秋筆法”,也叫“微言大義”,它每用一字,必寓褒貶,後因以稱曲折而意含褒貶的文字爲“春秋筆法”。

孔子做司寇時,判詞若有可以與人商量的地方,就不獨自決定。至於作《春秋》,該寫的就寫,該刪的就刪,即使是高足弟子子夏等也不能建議一字一句。孔子說:“後代瞭解我憑的是這部《春秋》,而怪罪我也憑的是這部《春秋》”。

擴展資料:

春秋筆法來源於據傳爲孔子所撰的《春秋》。孔子編寫《春秋》,在記述歷史時,暗含褒貶,行文中雖然不直接闡述對人物和事件的看法,但是卻通過細節描寫、修辭手法和材料的篩選,委婉而微妙地表達自己的看法。

他從當時的倫理道德出發,以定名分、明等級作爲評判人物和事件的標準,“褒貶懲勸,各有義例”,有時一字暗含褒貶,由此就形成了所謂的“春秋筆法”。

春秋筆法的含義及例子

詞目 春秋筆法

發音 chūn qiū bǐ fá

釋義 指寓褒貶於曲折的文筆之中。

出處 《史記·孔子世家》:“孔子在位聽訟,文辭有可與人共者,弗獨有也。至於爲《春秋》,筆則筆,削則削,子夏之徒不能贊一詞。”

據說孔子編寫《春秋》,在記述歷史時,暗含褒貶。行文中雖然不直接闡述對人物和事件的看法,但是卻通過細節描寫,修辭手法(例如詞彙的選取)和材料的篩選,委婉而微妙地表達作者主觀看法。後世作者爲了闡述孔子的思想,撰寫了專門的著作以解釋《春秋》的內在涵義,特別是其中涉及禮的一些細節。

這種作法被稱爲微言大義,或者春秋筆法,被中國古代的傳統所褒揚。所謂“春秋筆法”

春秋筆法,顧名思義,一種筆法而已,或者說一種使用語言的藝術。它本身 並沒有“階級性”,在誰手裏就爲誰服務。孔夫子用得,現代人,要是高興,也 沒什麼用不得。

討論概念含糊的東西,第一件事是要下個定義。什麼是春秋筆法春秋筆法 有兩個特徵:內在的法律精神和外在的委婉平易的表達方式。

要用春秋筆法,先要建立“義例”。這其實是文字上的立法,具有法律的一 致性:某一類人的某一類事一定用某個特定的詞組來描述。這裏要說“某一類人 ”,因爲古人未必認爲“法律面前人人平等”。都是做皇后,好人家出身的叫“ 立某夫人爲後”,不入流的則叫“立某氏爲後”。現在當然不宜如此,但是一個 嚴肅的作者,必然有文字上的一致性。

義例立得好,除一致性外,就像比較合理的法律一樣,還有它的有限性,即 不能無限上綱。西漢的一位官員回駁皇帝說:如果驚了你的馬就要處死,那麼有 人鏟了祖皇帝陵墓的一把土,你要怎麼辦春秋筆法,決不感情用事,把嚴厲的 語句庸俗化。嚴厲的語句,保留給真正嚴重的惡行。如果歐陽修的《五代史記》 要算“肆意歪曲”歷史,那……

春秋筆法的表達方式,則是把價值判斷寓於看似平淡的語句之中。平淡的背 後,是深思、再思、三思後的定論。沒有什麼“炮轟”、“油煎”之類的語言暴 力,高簡的文筆,傳達的是歷史法庭的泠泠寒意。

TAG標籤:例子 春秋筆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