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

當前位置 /首頁/完美生活/心理/列表

心中有天地不爲萬物欺啥意思

心中有天地不爲萬物欺啥意思

意思是心裏有了淡然之心纔不怕外界的東西。

出自:戰國時期孔子的《禮記》

原文:

心中有天地,不爲外物欺。

譯文:

心中有了天地的氣魄,纔不會害怕被外面的東西所傷害。

外物帶來的喜悅是短暫的,如沒有意識的控制,只是餵食了我們的貪婪和慾望。我們向外奢求越多的物質,離自己純淨的心靈就會越遙遠。人生的意義在於能夠凝聚內心陽光正面的力量,展現出人生的高度、厚度和寬度。心中若有天地,就不會被外物所迷惑。

“富”不限於財物的富有,道德學問的修養是無形、無價的財富。所以“誠不以富,亦癨以異”是說,雖不是有形的富有,其實是真正的富有。因爲你擁有崇高的心靈世界、修養和安詳的神態,這是極富有的表現。不過,不同於財物的富有而已。

愚人求境不求心,智者求心不求境。現實生活中我們大多數人都還做不到放棄對物質的執着,但至少請時時自省,修煉自己的心靈,讓它終有一天卓而不凡,超越物質粘貼在我們身上的標籤。心中那一片天地,那一片美景,纔是長久的喜悅與富足。

擴展資料:

創作背景:

據傳爲孔子的七十二弟子及其學生們所作,西漢禮學家戴聖所編,孔子教授弟子的《詩》《書》《禮》《樂》《易》《春秋》“六經”,是中國古典文化中最高哲理的載體,但是文古義奧,不易通讀,因而多做解讀以輔助理解,六經中的“《禮》”,後來稱《儀禮》。

主要記載周代的冠、婚、喪、祭諸禮的“禮法”,受體例限制,幾乎不涉及儀式背後的“禮義”。而不瞭解禮義,儀式就成了毫無價值的虛禮。

所以,七十子後學在習禮的過程中,撰寫了大量闡發經義的論文,總稱之爲“記”,屬於《儀禮》的附庸。秦始皇焚書坑儒後後,西漢能見到的用先秦古文撰寫的“記”依然不少,《漢書·藝文志》所載就有“百三十一篇”。

《隋書·經籍志》說,這批文獻是河間獻王從民間徵集所得,並說劉向考校經籍時,又得到《明堂陰陽記》《孔子三朝記》《王史氏記》《樂記》等數十篇,總數增至二百十四篇。由於《記》的數量太多,加之精粗不一,到了東漢,社會上出現了兩種選輯本,一是戴德的八十五篇本,習稱《大戴禮記》

TAG標籤:啥意思 萬物 天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