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

當前位置 /首頁/完美生活/心理/列表

四大名著是何時何人定的

四大名著是何時何人定的

直到上世紀80年代,“四大名著”的說法纔開始流傳,在1981年出版的鄭國銓等編著《文學理論》一書中,有這樣的一番話:“中國古典長篇小說中的四大名著《三國演義》《水滸傳》《西遊記》《紅樓夢》,將紛紜繁複的生活事件……組織在一個完整的大廈之中。”

90年代以後,書商們開始以“四大名著”的名義出版這幾本小說,較早的有《漫畫四大名著》(長征出版社,1995年)、《中國古典四大名著(合訂珍藏本)》(海天出版社,1996年)等。從這以後,“四大名著”的說法開始定型,並且成爲我們必須從小熟知的常識。

四大名著源於明清時代的“四大奇書”。明代著名的史學家王世貞,最先提出了“四大奇書”的說法,分別是《史記》《莊子》《水滸傳》和《西廂記》。他個人的興趣在戲曲和史學研究方面,所以他的“四大奇書”裏包含了他的愛好,有史有戲有道。

還是明代王世貞的後輩中,出了個劇作家馮夢龍,也搞了一個“四大奇書”,分別是《三國演義》《水滸傳》《西遊記》和《金瓶梅》。他是寫小說的正統傳人,他的《三言兩拍》在中國小說的歷史中佔有一席之地,他也被譽爲中國白話短篇小說的經典代表。所以他的“四大奇書”全是小說也不意外了。

到了清代,文學家李漁對明代出現的兩個版本的“四大奇書”進行了歸類總結。他主要從體裁上進行了分類,王世貞的“四大奇書”中,《史記》爲歷史散文,《莊子》是哲學散文,《西廂記》是戲曲,《水滸傳》是小說,從體裁上看完全不同,所以他否定了王世貞的四大奇書。在馮夢龍的“四大奇書”中,四本均是小說,至少是同一個體裁,長篇通俗章回體小說,於是他肯定了馮夢龍的“四大奇書”。至此,馮版的“四大奇書”流傳開來。

馮夢龍的書單中,有一本是《金瓶梅》,書名取自三個女人的名字,書中講述是集官僚、惡霸、富商三種身份於一身的市儈勢力的代表人物西門慶及其家庭罪惡淫亂的生活,揭露了明代中葉社會的黑暗和腐敗。不論從價值觀還是政治方面,都不被當時的大清認可,也有背於中國的傳統文化。於是這本書從順治年間就被禁了,而且清政府下了十多次禁令,甚至累及其續書,流傳是不可能了。

《紅樓夢》和《金瓶梅》成書時間相近,在民間也相當在的影響力,積累了廣泛的羣衆基礎,於是便取代了《金瓶梅》,擠進了“四大奇書”。如今的四大名著便是歷史上流傳的“四大奇書”的現代叫法。

02 商業包裝下的“四大名著”

在近現代史上,清代李漁確立的“四大奇書”,即四部長篇小說在民間廣爲流傳,並以不同形式呈現,影響力很大,同時出版量也都名列前茅。出版商一是爲了方便讀者,節約買書錢,二是爲了自己捆綁好賺錢,便把這四部小書做成了一套系列從書。好比當代書商推出的什麼,人生必讀的100本書這樣的廣告。他們也冠了名曰“四大名著”的美稱。

新中國成立後,看到這四部小說出版量大,又有民間基礎,人民文學出版社也首推了這“四大名著”,其他出版社紛紛效仿,跟風出版,於是“四大名著”從此便開啓了它的名著之路。

“四大名著”的成書時間在清代,建國後成爲國學的“四大名著”,時間約是在1950年後吧。

在明朝末年的時候,馮夢龍將《三國演義》 《水滸傳》《西遊記》 《金瓶梅》評定爲“四大奇書”。

歷史上就稱這四本書爲“明代四大奇書”。

後來1949年,兩岸因爲很多原因,大陸和臺灣分治。在1976年的時候,中國大陸的人民出版社將《金瓶梅》剔除出去,而另外加入一本《紅樓夢》 。

並且將《三國演義》《水滸傳》《西遊記》《紅樓夢》這四本書一起打包出版。

八十年代後,中國大陸的很多出版社也效仿人民出版社這種方式,將《三國演義》《水滸傳》《西遊記》《紅樓夢》這四本書一起打包出版。

後來呢,在流傳過程中慢慢就出現了“四大名著 ”的稱呼。甚至今天干脆就將這四本書定爲中國的四大名著。當然,既然這種說法被流傳了下來,同時也被中國社會所接受,那我們也認可所謂的“四大名著”這種說法。

TAG標籤:四大名著 何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