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

當前位置 /首頁/完美生活/心理/列表

極限運動的歷史故事

極限運動的歷史故事

有人說,它起源於對二戰時英國的特別舟艇部隊(SBS)例行極限體能訓練的模仿有人認爲,它起源於19世紀末起風靡歐美的“童子軍”野營訓練科目更有人將之一直追溯到公元前,和古希臘的斯巴達勇士“聯宗”。

但所有這些“古老傳說”都僅僅體現於口碑,真正“傳承有序”的“極限運動”第一次被確切定義,是在上世紀50年代,當時有一位酷愛挑戰的作家說了一句後來被極限運動愛好者奉爲座右銘的話:“除了鬥牛、賽車和登山這三種極限運動配稱作運動外,其它所謂運動只配被叫做遊戲”。這句座右銘至今仍被許多人錯誤地說成海明威(Ernest Hemingway)所說,這位“硬漢作家”也因此被不少極限運動愛好者奉爲偶像,但這句話千真萬確不是他說的,究竟是誰說的有人說是康拉德(Barnaby Conrad),也有人說是普爾迪(Ken Purdy)——但誰讓他們沒有海明威出名呢

上世紀70-80年代之交,“嬉皮士運動”迅速退潮,另一種同樣“刺激”、“另類”,卻又不那麼離經叛道,相反有相當高門檻、能在一定程度上體現參與者“身份價值”的年輕人戶外運動——極限運動開始風靡於校園。素來崇尚“智力與體力結合”的英國牛津大學,以大衛.科克(DavidKirke,)爲首的一般年輕人成立了一個“危險競技俱樂部”,推出了第一個被公認的極限運動項目——蹦極。1979年4月,他們在英格蘭布裏斯托爾的克利夫頓吊橋,進行了世界上首次公開極限運動表演。

商業傳媒和資本敏銳的嗅覺,迅速捕捉到極限運動中的滾滾商機,美國著名電視專欄《不可思議(Thats Incredible!》找到“危險競技俱樂部”(Dangerous Sports Club),將原本純粹自發和個人興趣的蹦極,包裝成一種電視時尚,並通過打包推出的收費電視雜誌《不可思議的蹦極》(Thats Incredible! Bungee jumping)讓千百萬觀衆目睹到身體健美的青年男女在科羅拉多皇家峽谷懸索橋上蹦極的驚現畫面,從此蹦極運動風靡西方,參與包裝的媒體、經紀人和贊助商也賺得盆滿鉢滿。

此後美國ESPN體育電視頻道和等體育傳媒巨頭強勢介入,它們開闢了專門的極限運動專欄、甚至專門的頻道,不惜血本地逐一嘗試、推廣各種極限運動,並通過收費觀看、商業贊助,以及極限運動培訓課程、裝備和周邊產品的開發銷售,獲得滾滾紅利,而它們的不斷介入、包裝和推廣,也讓越來越多有一定消費能力的年輕人,成爲極限運動的“嚐鮮者”和愛好者。

一般認爲,“極限運動”必須包含“極限”和“運動”兩大要素,且具有足夠的危險性、刺激性、專業性和“非傳統性”。商業推廣者和極限運動愛好者不斷嘗試新的刺激,但並非每一次嘗試都能引發共鳴,並形成一個被公認的極限運動項目。目前較公認的極限運動項目,包括蹦極、無防護攀冰、懸掛滑翔、高空極限跳水、極限衝浪、小輪車、極限化學、洞穴潛水、獨木舟探險、懸掛滑翔滑雪、懸掛滑翔衝浪、跑酷、滑板、山地自行車、激流皮划艇、跳傘等等,其中一些項目已十分普及,被許多人視作“普通運動項目”,個別項目甚至躋身奧運正規或表演項目,但更多項目仍然“小衆”,且仍不斷有新的更“小衆”極限運動項目誕生。

對極限運動的不同意見也不在少數。一些人對其危險性嘖有煩言,還有人認爲,極限運動看似“返璞歸真”,其實對參與者財力要求很高,是“富人運動”,卻又要求參與者體能充沛,因此在校園和年輕人中往往成爲“富人俱樂部”的禁臠。不少人也對傳媒和商業包裝的過多介入不滿,認爲正是這些過頭的商業化因素,讓原本是“個人極限挑戰”的極限運動“變了味”。上世紀90年代,瑞士聖莫里茨滑雪場就曾以“毫無必要的冒險”爲由,將試圖進行一次誇張的“雕塑造型極限滑雪”、並乘坐一輛醒目的倫敦雙層紅色巴士招搖過市的極限運動電視包裝團隊拒之門外,引發了一輪對極限運動商業化的反思和討論。

TAG標籤:歷史 極限運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