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

當前位置 /首頁/完美生活/心理/列表

好事之徒典故

好事之徒典故

好事之徒,漢語成語,拼音是hào shì zhī tú,意思是指喜歡多事或好管閒事的人。出自《孟子·萬章上》。

孟子(約公元前372年—公元前289年),名軻,字子輿,鄒國(今山東鄒城東南)人。戰國時期哲學家、思想家、教育家,是孔子之後、荀子之前的儒家學派的代表人物,與孔子並稱“孔孟”。

喜歡多事的人。《孔叢子.答問》:“則世多好事之徒,皆非之罪也。”魯迅《僞自由書.後記.黎烈文啓事》:“可是中國真也還有好事之徒,竟有人不怕中暑的跑到真茹的‘望歲小農居’這洋樓底下去請教他了。”

好事的解釋 喜歡多事。愛參與他人事務的詳細解釋.指君、後施恩於親族的事。《周禮·天官·內小臣》:“後有好事於四方,則使往。” 鄭玄 注:“後於其族親所善者,使往問遺之。” 孫詒讓 正義:“好事,恩澤之事。”.值

徒的解釋 徒 ú 步行:徒步。徒涉。 空:徒手。 白白地:徒然。徒勞無益。 只僅僅:家徒四壁。 從事學習的人:徒弟。徒工。學徒。師徒。 同一派系或信仰同一宗教的人:信徒。教徒。黨徒。 人(多指壞人):匪徒。暴

TAG標籤:好事之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