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

當前位置 /首頁/完美生活/心理/列表

朱熹哪句詩句表達加強生活實踐

朱熹哪句詩句表達加強生活實踐

知之愈明,則行之愈篤行之愈篤,則知之愈益明。

              出自宋代思想家朱熹的《朱子語類》

很直觀的表達了理解、實踐和經驗三者巧妙的關係。知道和理解的越清楚,行動效率便會有效提高,實踐也會更紮實。行動和實踐完成度越高越作用於認識和理解。三者是相輔相成的關係,加強生活實踐有利於理解和認識生活。

觀書有感

半畝方塘一鑑開

天光雲影共徘徊。

問渠哪得清如許

為有源頭活水來。

這是一首富有哲理的詩歌,大意是,半畝大的的池塘像鏡子一般

明淨徹底,天光雲影在方塘中搖曳流動要問它為什麼如此清澈,因為

上有源頭,使活水不斷流來。本文的題目是《觀書有感》,因此孫美

紅雖然是狀物在寫景狀物,也許應該是和讀書有關的。實際上詩人是

借自然景物的描寫表達一個深刻的道理,以池水根源作喻體,比喻在

學習中只要中其不斷地吸收新的常識,就能進步不已。

這同樣是一首哲理唐詩,前兩句寫到客觀景物,後兩句揭示哲理。題目也是《觀書有感》,其實講的是讀書的也許磨鍊與貫通的關係。

蒙衝,也作艨艟,古代的一種戰船。當大江接納了萬溪千流的楊開第

春水,本來擱淺江中的“蒙衝鉅艦”就象鴻毛一樣,在一江春水中輕

快自在地航行。這裡,“江邊春水”比喻長期的讀書積累,“蒙衝巨

艦一毛輕”比喻對事物。對關鍵問題的突然領悟,也就是貫通。作者

通過該詩告訴人們,讀書積累是以貫通為歸宿,而貫通則以積累為據,這是人們在中同讀書中需要領會的。

以詩歌形式闡述讀書經驗,不是一件易事,寫不好就會厭煩,然

而朱熹不虧是大家手筆,將深刻的哲理寓於生動形象的自然景物中

使人於清新的氣氛之中既獲得美的享受,又引發出哲理的感悟。

1、半畝方塘一鑑開,天光雲影共徘徊。問渠哪得清如許為

有源頭活水來。朱熹《觀書有感》

2、思誠為修身之本,而明善又為思誠之本。朱熹《四書集註》

3、讀書百遍,其義自見。朱熹

4、少年易老學難成,一寸光陰不可輕。未覺池塘春草夢,階前梧

葉已秋聲。朱熹

5、知之必好之,好之必求之,求之必得之。朱熹《近思錄》

6、等閒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朱熹《春日》

7、心大則百物皆通,心小則百物皆病。朱熹

8、知之愈明,則行之愈篤行之愈篤,則知之益明。朱熹

9、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朱熹

10、自古聖賢,皆以心地為本。朱熹《朱子全書》

11、等閒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朱熹

12、存天理,滅人慾朱熹

13、書不記,熟讀可記義不精,細思可精惟有志不立,直是

無著力處。朱熹

14、日省其身,有則改之,無則加勉。朱熹

15、自敬,則人敬之自慢,則人慢之。朱熹

16、讀書,始讀,未知有疑其次,則漸漸有疑中則節節是疑。過了這一番,疑漸漸釋,以至融會貫通,都無所疑,方始是學朱熹

17、讀書之法,在循序而漸進,熟讀而精思。朱熹

18、世路無如人慾險,幾人到此誤平生朱熹

19、讀書無疑者,須教有疑,有疑者,卻要無疑,到這裡方是長進。朱熹

20、書不記,熟讀可記義不精,細思可精。惟有志不立,直是

無著力處。朱熹

21、立身以立學為先,立學以讀書為本。朱熹

1、半畝方塘一鑑開,天光雲影共徘徊。

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朱熹《觀書有感》2、思

誠為修身之本,而明善又為思誠之本。

朱熹《四書集註》3、讀書百遍,其義自見。朱熹4、少年易老學難成,一寸光陰不可輕。

未覺池塘春草夢,階前梧葉已秋聲。朱熹5、知之必好之,好之

必求之,求之必得之。

朱熹《近思錄》6、等閒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

朱熹《春日》7、心大則百物皆通,心小則百物皆病。

朱熹8、知之愈明,則行之愈篤行之愈篤,則知之益明。朱熹9、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朱熹10、自古聖賢,皆以心地為本。朱熹《朱子全書》11、等閒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

朱熹12、存天理,滅人慾朱熹13、書不記,熟讀可記義不精,細思可精惟有志不立,直是無著力處。朱熹14、日省其身,有則改之,無則加勉。

朱熹15、自敬,則人敬之自慢,則人慢之。朱熹16、讀書

始讀,未知有疑其次,則漸漸有疑中則節節是疑。

過了這一番,疑漸漸釋,以至融會貫通,都無所疑,方始是學朱

熹17、讀書之法,在循序而漸進,熟讀而精思。朱熹18、世路無如

人慾險,幾人到此誤平生朱熹19、讀書無疑者,須教有疑,有疑者,卻要無疑,到這裡方是長進。

朱熹20、書不記,熟讀可記義不精,細思可精。惟有志不立,直是無著力處。

朱熹21、立身以立學為先,立學以讀書為本。朱熹22、勝日尋

芳泗水濱,無邊光景一時新。

朱熹23、立志不堅,終不濟事。朱熹24、有所不為,為無不果。

有所不學,學無不成朱熹25、不能感人,皆誠之不至。朱熹26、大學之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基本只是正心、誠意而已。

朱熹27、心統性情者也。朱熹《近思錄》28、心,生道也。

有是心,斯具是形以生。惻隱之心,人之生道也。

朱熹《近思錄》29、在心為志,發言為詩朱熹30、一心可以興邦,一心可以喪邦,只在公私之間爾朱熹31、自修則人則不得以非理相加。朱熹32、凡讀書,須要讀得字字響亮,不可誤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牽強暗記,而是要多讀遍數,自然上口,永遠

不忘。

朱熹33、看文字須大段激動人心看,聳起精神,豎起筋骨,不要困,如有刀劍在而後一般。就一段中須要透擊其首則尾應,擊其尾

則首應,方始是。

不可按冊子便在,掩了冊子便忘。朱熹34、讀書有三到:謂心到,眼到,口到。

朱熹35、人之進學在於思,思則能知是與非。朱熹36、唯能不為,是以可以有為,無所不為者,安能有所為耶朱熹37、無一事而不學,無一時而不學,無一處而不學,成功之路也朱熹38、大凡敦厚忠信,能攻吾過者,益友也其謅媚輕薄,傲慢褻狎,導人為惡者,損

友也。

朱熹39、禮即理也。朱熹40、十年浮海一身輕,歸對梨渦卻

有情。

世上無如人慾險,幾人到此誤平生。朱熹41、少年易學老難成,一寸光陰不可輕。

朱熹42、古之君子如抱美玉而深藏不市,後之人因菁則以石為玉而又炫之也。朱熹43、不以一毫私慾自蔽,不以一毫私慾自累朱熹44、涵養、致知、力行三者,便是以涵養為首,致知次之,力行又次之。

朱熹45、百學須先立志。朱熹46、謙固美名,過謙者,宜防其詐。

朱熹47、為學,正如撐上水船,一篙不可放緩。朱熹48、讀而

未曉則思,思而未曉則讀。

朱熹49、見富貴而生讒容者,最可恥.因有貧窮而作驕態者,賤

莫甚。居家戒爭訟,訟則終凶.處世戒多言,言多必失。

毋恃勢力而凌逼孤寡,勿貪口腹而恣殺生禽。乖僻自是,悔誤必多.頹惰自甘,家道難成。

狎暱惡少,久必受其累.屈志老成,急則可相依。輕聽發言,安

知非人之譖訴,當忍耐三思.因事相爭,安知非我之不是,須平心遭

暗想。

朱熹50、自古聖人二致,但其施教,則必因其材而篤信朱熹51、虛心順理,學者當守此四字。朱熹52、志大量小無足矣可為朱熹53、天下事,壞於懶於私朱熹54、在天為命,在義為理,在人為性,主於身為心,其實一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