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

當前位置 /首頁/完美生活/心理/列表

唐五馬圖的作者

唐五馬圖的作者

樓主說的《五馬圖》,是宋朝的作品,作者是李公麟,以下是對五馬圖的介紹:

【名稱】五馬圖

【年代】宋

【作者】李公麟

【現狀】臺北故宮博物院

【尺寸】225 X 29.3 CM

【材質】紙本 墨色 手卷

馬是古代人類最親近、最依賴的一種動物,所以在古代的壁畫中就有鞍馬賓士的形象。唐以後,就開始有獨立的鞍馬畫,漸漸自成一體系,著名的畫家有張萱、韓幹等。李公麟顯然受其影響,年輕時初學畫,便從畫馬入手。他極其重視觀察和寫生。傳說他每次去朝廷的馬廄觀看國馬,總是流連忘返至於忘我的境地,所謂“終日不去,幾與俱化”。有高僧指點他不可長此,“恐墮入馬趣”,他頓悟其旨,就改學道釋人物畫,居然又深得吳道子的筆法。

李公麟最初以畫馬出名,他非常重視對真馬的觀察研究,據說他每過皇家養馬的太僕廨舍,“必終日縱觀,至不與客語”,可見其專注用心的程度。所以他筆下的馬,大都形神皆備,栩栩如生。據傳,他畫《五馬圖》中“滿川花”這匹馬時,剛完成馬就死去,黃庭堅曾說:“蓋神駿精魄皆為伯時筆端取之而去。”因此,那些養馬人恐怕畫家奪去真馬的靈魂,竟懇求他不要再畫了。

此幅《五馬圖》是李公麟的代表作,圖以白描的手法畫了五匹西域進貢給北宋朝廷的駿馬,各由一名奚官牽引。每匹馬後有宋黃庭堅題字,謂馬之年齡、進貢時間、馬名、收於何廄等,並跋稱為李伯時(公麟)所作。

宋 李公麟《五馬圖》區域性 鳳頭驄

五匹馬各具美名,令人遐想,依次為:鳳頭驄、錦膊驄、好頭赤、照夜白、滿川花,而五位奚官則前三人為西域裝束,後兩人為漢人。畫卷分五段,前四段均有北宋黃庭堅的箋記,後紙有黃氏跋語,另有南宋初的曾紆跋,言及黃庭堅題於元祐五年(1090年)。該畫南宋時歸內府收藏,入元、明,經柯九思、張霆發諸家遞藏,康熙年間藏河南商丘宋犖家,乾隆時入清宮。是流傳有序的傳世名跡。

宋 李公麟《五馬圖》區域性 錦膊驄

每匹馬前面均有一耷馬人。此畫中的馬及牽馬人,均是畫家根據真實物件寫生創作的。前三位控馬者為西域少數民族的形象和裝束,姿態各異,無一雷同,其精神氣質亦微有差異,有飽經鳳霜、謹小慎微者有年輕氣盛、執韁闊步者有身穿宮服、氣度驕橫者。五匹毛色狀貌各不相同的馬。或靜止,或緩步徐行,比例準確,神完氣足。

宋 李公麟《五馬圖》區域性 好頭赤

五匹馬體格健壯,雖毛色不一,姿態各異,但顯得馴養有素,極其溫順。五個奚官則因身份不同

TAG標籤:馬圖 作者 唐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