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

當前位置 /首頁/完美生活/心理/列表

倉儲管理八個流程

倉儲管理八個流程

倉庫管理流程:

1 入庫管理:給要入庫的貨物安排倉位,核對單貨是否一致並進行準確的登記。

2 注意貨物要裝卸規範,堆放標準。

3 庫內管理:定期檢查貨物與裝置、維護倉庫的清潔與安全,各項執行要規範、標準。

4 對倉庫內的貨物定期進行統計彙總,確保數量準確。

5 出庫管理:出庫貨物數量要準確,並且手續齊全。

6 裝卸貨物時要規範,堆放時要標準,按照出貨單先後順序發放貨物。

1:訂單處理作業

倉庫管理流程的第一步就是訂單管理作業,物流中心的交易起始於客戶的諮詢、業務部門的報表,而後由訂單的接收,業務部門查詢出貨日的存貨狀況、裝卸貨能力、流通加工負荷、包裝能、配送負荷等來答覆客戶,而當訂單無法依客戶之要求交貨時,業務部加以協調。

由於物流中心一般均非隨貨收取貨款,而是於一段時間後,予以結帳,因此在訂單資料處理的同時,業務人員尚依據公司對該客戶的授信狀況查核是否已超出其授信額度。此外在特定時段,業務人員尚統計該時段的訂貨數量,並予以調貨、分配出貨程式及數量。退貨資料的處理亦該在此階段予以處理。另外業務部門尚制定報表計算方式,做報表歷史資料管理,訂定客戶訂購最小批量、訂貨方式或訂購結帳截止日。

倉庫管理流程2:採購作業

自交易訂單接受之後由於供應貨品的 要求,物流中心要由供貨廠商或製造廠商訂購商品,採購作業的內容包含由商品數量求統計、對供貨廠商查詢交易條件,而後依據我們所制訂的數量及供貨廠商所提供較經濟的訂購批量,提出採購單。而於採購單發出之後則進行入庫進貨的跟蹤運作。

倉庫管理流程3:進貨入庫作業

當採購單開出之後,於採購人員進貨入庫跟蹤催促的同時,入庫進貨管理員即可依據採購單上預定入庫日期,做入庫作業排程、入庫站臺排程,而後於商品入庫當日,當貨品進入時做入庫資料查核、入庫品檢,查核入庫貨品是否與採購單內容一致,當品項或數量不符時即做適當的修正或處理,並將入庫資料登入建檔。入庫管理員可依一定方式指定卸貨及棧板堆疊。對於由客戶處退回的商品,退貨品的入庫亦 經過退貨品檢、分類處理而後登入入庫。

一般商品入庫堆疊於棧板之後有兩種作業方式,一為商品入庫上架,儲放於儲架上,等候出庫,需求時再予出貨。商品入庫上架 由電腦或管理人員依照倉庫區域規劃管理原則或商品生命週期等因素來指定儲放位置,或於商品入庫之後登入其儲放位置,以便於日後的存貨管理或出貨查詢。另一種方式即為直接出庫,此時管理人員依照出貨要求,將貨品送往指定的出貨碼頭或暫時存放地點。在入庫搬運的過程中 由管理人員選用搬運工具、調派工作人員、並做工具、人員的工作時程安排。

倉庫管理流程4:庫存管理作業

庫存管理作業包含倉庫區的管理及庫存數控制。倉庫區的管理包括貨品於倉庫區域內擺放方式、區域大小、區域的分佈等規劃貨品進出倉庫的控制遵循:先進先出或後進先出進出貨方式的制定包括:貨品所用的搬運工具、搬運方式倉庫區儲位的調整及變動。庫存數量的控制則依照一般貨品出庫數量、入庫所 時間等來制定採購數量及採購時點,並做採購時點預警系統。訂定庫存檔點方法,於一定期間印製盤點清冊,並依據盤點清冊內容清查庫存數、修正庫存帳冊並製作盤虧報表。倉庫區的管理更包含容器的使用與容器的保管維修。

倉庫管理流程5:補貨及揀貨作業

由客戶訂單資料的統計,我們即可知道貨品真正的需求量,而於出庫日,當庫存數足以供應出貨需求量時,我們即可依據需求數印製出庫揀貨單及各項揀貨指示,做揀貨區域的規劃佈置、工具的選用、及人員調派。出貨揀取不只包含揀取作業,更應注意揀貨架上商品的補充,使揀貨作業得以流暢而不致於缺貨,這中間包含了補貨水準及補貨時點的訂定、補貨作業排程、補貨作業人員調派。

倉庫管理流程6:流通加工作業

商品由物流中心送出之前可於物流中心做流通加工處理,在物流中心的各項作業中以流通加工最易提高貨品的附加值,其中流通加工作業包含商品的分類、過磅、拆箱重包裝、貼標籤及商品的組合包裝。而欲達成完善的流通加工,必 執行包裝材料及容器的管理、組合包裝規則的訂定、流通加工包裝工具的選用、流通加工作業的排程、作業人員的調派。

倉庫管理流程7:出貨作業處理

完成貨品的揀取及流通加工作業之後,即可執行商品的出貨作業,出貨作業主要內容包含依據客戶訂單資料印製出貨單據,訂定出貨排程,印製出貨批次報表、出貨商品上所 要的地址標籤、及出貨檢核表。由排程人員決定出貨方式、選用集貨工具、調派集貨作業人員,並決定所 運送車輛的大小與數量。由倉庫管理人員或出貨管理人員決定出貨區域的規劃佈置及出貨商品的擺放方式。

倉庫管理流程8:配送作業

配送商品的實體作業包含將貨品裝車並實時配送,而達成這些作業則須事先規劃配送區域的劃分或配送路線的安排,由配送路逕選用的先後次序來決定商品裝車的順序,並於商品的配送途中做商品的追蹤及控制、配送途中意外狀況的處理。

1、採購作業

以往的採購作業,需要手寫單據,然後再交由採購部門稽核。手寫單據容易出現紕漏、寫錯問題,以致採購出現偏差。

倉儲管理系統的做法:在系統上建立採購單,並填寫好對應資料,採購人員可以通過系統進行審批,審批完後再匯出,發給供應商送貨。包括借出貨物歸還、退貨等只需要填寫採購收貨單即可。

2、入庫作業

貨品送到後,以往的流程:需要找出對應的採購清單,然後再人工進行清點。確認無誤後,再找倉管員簽字。整個流程存在耗時長,收錯貨或者漏收貨的問題。

倉儲管理系統的做法:供應商先貼好條碼標籤,然後收貨員工通過PDA選擇對應的收貨單,然後進行掃描清點,減少認錯的可能。清點完成後,在系統中自動生成入庫單,倉管員可直接進行稽核。採購單對應的所有入庫單全部變為已收貨或已完成後,將結果推送至業務系統,採購單流轉到財務結算節點,待財務在系統中確認打款完成之後,則筆該採購單狀態為“已完成”。同時,庫存自動增加。

另外支援:採購入庫、退貨入庫、分批入庫、其他入庫等入庫需求。

3、上架作業

以往的做法:員工隨意找到一個空闊的地方或者庫位放下,然後在手寫上架記錄。這樣一來,對於商品的查詢是非常不便的,還降低了對於倉庫的使用率。

倉儲管理系統的做法:上架員領取任務後,可根據系統推薦的庫位或者自行選擇庫位上架,掃描庫位碼以及商品碼,確認上架入量,更新庫位庫存。這樣一來,不但上架效率高,便於尋找,也能容納更多商品。

4、庫內作業

以往的庫位作業:都是靠人工手動完成的,比如盤點、調撥、庫位調整等,以致賬實不一致,找貨耗費大量時間,庫存準確率很低

倉儲管理系統的做法:採用條碼技術,結合PDA裝置,通過系統指引方式進行作業,可以輕鬆準確完成盤點、調撥、庫位調整等日常作業,庫存實時更新,準確率達98%。另外,還可以設定庫存上下限報警,效期報警,避免缺貨產生的停機、超賣,過了銷售效期導致積壓清理的情況

5、揀貨作業

以往的揀貨作業:人工寫單,員工拿著清單進行揀取。由於人工寫單,以致揀貨順序不合理,需要多走回頭路員工揀貨依靠經驗知道庫位,效率低,出錯率高。

倉儲管理系統的做法:系統根據自身規則製作揀貨電子單號,規劃好揀貨順序和行走路徑,然後下發給員工的PDA上,員工通過檢視PDA上顯示的商品位置,可以快速找到所需商品結合掃描方式,避免認錯,揀錯的可能先進先出的策略,避免了呆滯料的差生。

6、出庫作業

以往的出庫作業:根據出庫訂單,自行進行出庫稽核。確認無誤後,裝車上貨,訂單交由物流公司處理

倉儲管理系統的做法:出貨員工通過PDA選擇對應的出貨單,然後進行掃描清點,減少認錯的可能。清點完成後,在系統中自動生成出庫單,倉管員可直接進行稽核。稽核完成後,掃描物流單號通知快遞攬收。快遞攬收後,訂單狀態翻轉為“已發貨”。同時,庫存自動減少。

另外支援:訂單出庫,委外出庫,加工出庫,其他出庫等出庫模式。

7、報表管理

以往的報表作業:需要倉管員自行製作,工作量大,易出錯,查詢起來非常不便

倉儲管理系統的做法:通過PDA裝置自動採集資料並同步至系統中,可以實時生成各項任務報表,如入庫、出庫、盤點、調撥、人工績效、上架等報表,以供管理者實時檢視、分析和了解,讓管理者坐在辦公室即可瞭解倉庫運營情況。

8、查詢管理

以往查詢管理:老闆需要知道某個商品的情況,倉管員需要找到記錄到該商品資訊的報表,然後再找到對應的資訊,最後再彙報給老闆聽。整個流程耗費時間長,效率十分低下。

TAG標籤:流程 八個 倉儲 管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