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

當前位置 /首頁/完美生活/心理/列表

怎樣才能穩定次氯酸鈉

怎樣才能穩定次氯酸鈉

1、降低次氯酸鈉溶液的濃度

通過對次氯酸鈉分解反應的熱力學和動力學分析可看出,次氯酸鈉溶液濃度越低,分解反應進行的趨勢越小,且分解速度越慢,其效能越穩定。因而採用將次氯酸鈉溶液稀釋的方法,配成較低濃度的溶液進行儲存,可以有效地減緩次氯酸鈉溶液的分解,增強其穩定性。而作為醫院、飲食業、旅館、家庭等消毒、殺菌、去汙用的次氯酸鈉溶液,一般不需很高的濃度,所以對次氯酸鈉溶液進行稀釋,既能增強其穩定性,又不會給使用帶來經濟損失。但是,次氯酸鈉作為化工產品出廠,GB19106-2003要求其有效氯質量分數不低於5%,因此不能無限制降低其濃度。

2、低溫、避光儲存

溫度和紫外光對次氯酸鈉的穩定性影響很大,升高溫度或光照(特別是紫外光),次氯酸鈉溶液的分解速度將明顯加快。這是因為一方面升高溫度、光照,使得分子運動速度加快,活化能降低,增大了反應體系中活化分子的含量,使得有效碰撞機會增大,反應速度常數增大,從而使分解速度加快另一方面,可能與次氯酸鈉的分解機理有關。從上述討論可知,次氯酸鈉分解反應的關鍵步驟是原子氧的放出,而光照或加熱有利於原子氧的生成。盛梅等研究表明,當溫度低於25℃時分解緩慢,溫度高於30℃時分解速度明顯加快。光照20h,次氯酸鈉的有效氯會降解90%。另外,次氯酸鈉分解生成的O2,Cl2都是氣體物質,長時間密閉儲存會給包裝容器帶來危險。因此,次氯酸鈉的包裝容器都要留出放氣孔,以防止發生安全事故。因而,次氯酸鈉溶液應儘量在低溫、避光環境下儲存,可有效地降低分解速度。

3、控制次氯酸鈉溶液的酸度

次氯酸鈉溶液的pH對其穩定性有很大的影響。一般pH在12以上,次氯酸鈉溶液相對較穩定,體系中有效氯的變化較小當pH超過12.6時,次氯酸鈉溶液有效氯含量隨貯存時間的延長下降較少,穩定性較好。如將有效氯質量濃度為7994mg/L的次氯酸鈉溶液分別調節pH為4.0,7.0,10.0和13.0,並置於密閉容器內在常溫下貯存186d,結果顯示pH=4時有效氯下降率為68.43%,而pH=13時下降率僅為9.63%。所以,提高溶液的pH或鹼度可明顯提高次氯酸鈉溶液的穩定性。一般地,在生產中將次氯酸鈉溶液中的餘留鹼量控制在0.5%左右,也可採取加入適量的碳酸鈉或碳酸氫鈉作為溶液穩定劑的方法,增加溶液的穩定性。這主要是由於增大pH,即增大了鹼的濃度,從而抑制了H+對分解反應的催化作用(對ClO-的極化作用),降低了次氯酸鈉的分解速度

4、新增穩定劑

向次氯酸鈉溶液中新增穩定劑可有效提高其穩定性。研究表明,次氯酸鈉溶液中的有效氯損失率隨著溶液中Fe3+含量的增加而增加,而且在貯存初期下降較快,後期下降趨緩。在含有Fe3+的次氯酸鈉溶液中加入矽酸鈉穩定劑,當矽酸鈉的物質的量分數為8%時,試樣放置15d,有效氯損失29.58%當矽酸鈉的物質的量分數為10%時,有效氯損失下降為18.38%不新增穩定劑的對比樣品的有效氯損失達65%,可見矽酸鈉對次氯酸鈉溶液確有較好的穩定作用。雍麗珠等在有效氯質量分數為13.4%的次氯酸鈉溶液中,分別加入質量分數為0.1%的矽酸鈉、焦磷酸鈉、鄰苯二甲酸氫鉀和碳酸氫鈉,密封、避光5d後測得次氯酸鈉的有效氯質量分數分別為13.1%,13.0%,13.1%,13.3%,而不加穩定劑的對比液的有效氯質量分數僅為6.8%。結果說明,新增很少量無機物作穩定劑後,次氯酸鈉水溶液的穩定性均大大增強了,其中碳酸氫鈉的效果最好,幾乎可以保持有效氯質量分數在5d內不變。文獻報道,在次氯酸鈉溶液中加入半乳糖醇、甘露糖醇或三梨醇(也可使用六羥基環已烷及其磷酸鹽),能有效地阻止重金屬離子引起的分解,提高次氯酸鈉溶液的穩定性在次氯酸鈉溶液中加入含氨基的化合物如乙醯胺、雙氰胺、尿素和異氰尿等,可使溶液具有良好的穩定性和較低的腐蝕性。文獻發現溴化物對次氯酸鈉溶液具有穩定作用,而以KBr+8-羥基喹啉的穩定作用最佳。可見穩定劑的加入確實可以有效地提高次氯酸鈉溶液的穩定性。但是,在選用穩定劑時也應該注意,穩定劑的加入不應該給次氯酸鈉的應用帶來不便,如有些穩定劑可能成為其他反應的“毒素”。因此,在以次氯酸鈉為反應原料時,應該充分考慮穩定劑可能帶來的影響。

TAG標籤:次氯酸鈉 怎樣才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