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

当前位置 /首页/完美生活/心理/列表

梵净山的文学艺术价值

梵净山的文学艺术价值

梵净山不仅仅是一个保存着珍稀动植物的自然保护区,也不仅仅只是一个能吸引游客的景区。梵净山还是一座灵韵悠远的名山,也是一座在文化上不断沉淀的名山。唯有精心铺设一条“梵净山润黔人之心,黔人养梵净山之灵”的文化建构之路,才能更充分地发挥梵净山的文化反哺作用。梵净山自是一座山,它的美需要人去看,它的好需要人去寻,它的清音需要人去倾听,它的故事需要人去讲述。

名山有故事,名山也会继续发生一些故事。梵净山的生命在于它带着最深沉的爱在凝望着黔中大地,眺望着世间红尘,而人们也各自在一个人生站位上以特殊的角度回望着它。把这人与山对视的故事用笔写下来,用笔画出来,借着岁月的风刀刻进梵净山悬崖的岩层中。而梵净山中大树的年轮就是一张张唱片,把诗与歌灌进年轮唱片里,也就把梵净山的灵韵装进了岁月磁盘里。一阵风吹过,那空谷鸣音就是年轮唱片在播着梵净山的灵韵之歌。

一项优秀的文化成果可以使一座名山增色。不妨为梵净山而歌,为梵净山而舞,为梵净山写诗。学术专著《梵净山佛教地理研究》、纪录片《梵净山》、电视剧《决战梵净山》以及歌曲《我在梵净山下等你》《我的家乡梵净山》等已产生一定的社会影响。形式不拘一格,只要能展现梵净山的风光和意蕴,就是好作品。精心打磨能反映梵净山文化精神,能形成广泛社会影响力的文化成果,对于展示梵净山灵韵具有重要的示范作用。文化培山韵是一项细致工作,需要长期坚持,心急不得,要靠时间的淬炼。可以慢,不能断,绵绵不绝韵味长。

时下已经是互联网时代,梵净山的文化建设要坚持“为了人民,依靠人民,成果由人民共享”原则,理清“文化成果由谁创作,文化成果给谁创作”的问题,为人民群众不断发现梵净山的生态美、意蕴美做好铺路、搭梯的服务工作。人在山中山增韵,山在心中人得魂。离开了人,山也能千古屹立,只是要失了一缕魂韵。离开了山,人也能繁衍生息,只是心中便要失去一份山情。不妨激发广大网友的参与热情,为千千万万个人与山合一创造条件,使千千万万种隽永的心境变成山境,变成一道道美丽的风景,给登山的人看,让望山的人想。

梵净山汇聚天地灵秀而成美景,汇聚鬼斧神工而成亭台,汇聚生花妙笔而成诗苑。美景天成,但是景的意蕴需要亭台楼阁耀明,需要书画诗文彰明。亭台人造,是为梵净山的景而造,是为藏纳梵净山的书画诗文而造。诗画心作,所有的书画诗文,以及其他一切形式的文化作品,都应该是体味梵净山景致后所生心境的表达。敬天成,尊重大自然的伟力,不破坏梵净山的天然美景,也不歪解梵净山美景的意蕴。慎人造,梵净山的一切人造设施皆需精心谋划,选址要适宜,设计要精妙,要与山相融为一体。重心作,铺一条山联通心的路,搭一条心登临山的梯,把心的所思、所想、所感、所悟捧给梵净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