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

当前位置 /首页/完美生活/心理/列表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典故是什么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典故是什么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拼音:qiǎofù nán wéi wú mǐ zhī chuī)是一则来源于文人作品的俗谚,该则俗语有关典故最早出自于陆游《老学庵笔记》。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本义指很能干的妇女没有米也做不出饭来(炊:做饭)。比喻缺少必要的条件,再能干的人也很难做成事。该则俗语在句中多作分句,也作定语或独立成句。也单作“无米之炊”。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原为“巧妇安能做无面汤饼”,出自宋朝路由的《老学庵笔记》。形容一件事如果连基本的条件都达不到,即使你有再大的本领也是枉然。宋朝有一个叫晏景初的大官,经常出游。有一次,他带了很多侍从去郊外游玩。

玩了一天,他和侍从打算在附近的庙里住一晚上。庙里的方丈说:“我们这个庙太小,房子也不宽敞,又很破旧。您是贵客,我们这里实在容不下。”晏景初说:“你是个很有办法的人,一定能想出让我们住下的办法。

”方丈无奈地说:“巧妇安能做无面汤饼乎”最终也没有答应,晏景初只好连夜赶回去。后来,人们常用“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比喻事情难办。

出处是陆游写的《老学庵笔记》卷三:“晏景初尚书,请僧住院,僧辞以穷陋不可为.景初曰:‘高才固易耳.’僧曰:‘巧妇安能作无面汤饼乎?’”

就是说晏景初刚当上尚书时,请一个僧人住在家里讲法,僧人推辞说住的地方太简陋,不想讲.景初说:" 对有才能的人来说本来就很容易.”

僧人回答说:“即使是聪明能干的妇女,没面也做不出饼来.”后来就演变成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