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

當前位置 /首頁/完美生活/心理/列表

張遷原文及譯文

張遷原文及譯文

原文:君諱遷,字公方,陳留已吾人也。

君之先,出自有周,周宣王中興,有張仲,以孝友為行,披覽詩雅,煥知其祖。

高帝龍興,有張良,善用籌策,在帷幕之內,決勝負千里之外,析珪於留。

文景之間,有張釋之,建忠弼之謨。帝游上林,問禽狩(通獸)所有。苑令不對,更問嗇夫。嗇夫事對,於是進嗇夫為令,令退為嗇夫。釋之議為不可,苑令有公卿之才,嗇夫喋喋小吏,非社稷之重。上從言。

孝武時有張騫,廣通風俗,開定畿寓,南苞八蠻,西羈六戎,北震五狄,東勤九夷,荒遠既殯(通賓),各貢所有。

張是(通氏)輔漢,世載其德,爰既且(既且為暨之誤)於君,蓋其繵縺(即纏連),纘(即繼)戎鴻緒,牧守相系(即繼),不殞(通隕)高問,孝弟於家,中(通忠)謇於朝,治京氏易,聰麗權略,藝於從畋(政之誤)。少為郡吏,隱練職位,常在股肱。數為從事,聲無細聞。徵拜郎中,除谷城長。蠶月之務,不閉四門。臘正之[亻蔡](祭之異寫),休囚歸賀。八月[打不出這個字](筭之簡寫,通祘)民,不煩於鄉。隨就虛落,存恤高年。路無拾遺,犂(即犁)種宿野。

黃巾初起,燒平城市,斯縣獨全。子賤孔蔑,其道區別。尚書五教,君崇其寬詩云愷悌,君隆其恩東里潤色,君垂其仁。邵伯分陝,君懿於棠。晉陽佩瑋(即佩韋之俗字),西門帶弦,君之體素,能雙其勛。流化八基,遷蕩陰令。吏民頡頏,隨送如雲。周公東征。西人怨思。奚斯贊魯,考父頌殷。前喆遺芳,有功不書,後無述焉。於是刊石豎表,銘勒萬載。三代以來,雖遠猶近,詩云舊國,其命惟新

於穆我君,既敦既純。雪白之性,孝友之仁。紀行求(來字右上一點,據考為求字)本,蘭生有芬,克岐有兆,綏御有勛。利器不覿,魚不出淵。國之良幹,垂愛在民。蔽沛棠樹,温温恭人,乾道不繆,唯淑是親。既多受祉,永享南山。幹祿無疆,子子孫孫

惟中平三年,歲在攝提,二月震節,紀日上旬。陽氣厥[木片](析之俗字),感思舊君。故吏韋萌等,僉然同聲,賃師孫興,刊石立表,以示後昆。共享天秨,億載萬年。

譯文:

張君名諱遷,字公方。是陳留郡己吾縣人。

張遷之先人,出自周朝,周宣王中興之時,有個張仲,以孝著名,只要看一下《詩經》之“雅頌”部分,就可以清楚地瞭解到其祖先的情況。

漢高祖劉邦興起之時,有謀士張良,善用計謀,能籌劃於帳幕之中,決勝於千里之外。他後來被封為“留侯”。

在西漢文帝和景帝之際,有個張釋之,他是一個忠於職守、敢提意見的輔佐大臣。(他跟隨)文帝游上林苑。文帝問苑中有多少禽獸苑令答不上來。又問嗇夫,嗇夫卻對答如流。於是文想提拔嗇夫為苑令,苑令退為嗇夫。張釋之建議説,這不可以。因為苑令有公卿大臣的才能,嗇夫只是一個只會喋喋不休的小吏,不是治國安邦的棟樑之材。文帝就聽從了他之的意見。

漢武帝時,有個叫張騫的人,廣泛地勾通了諸地與本土不同的風俗教化,開拓、安定了邊境地區。其範圍南麪包括了八蠻、西部羈糜了六戎、北部威震於五狄、東西到達九夷。荒遠地區既已賓服大漢,都來進貢他們的特產。

張氏輔佐漢室,其德義世代都有繼載,直至於君(張遷),蟬聯不絕。他繼承了這宏大的端緒。州牧、太守相繼,都要不曾辱沒這大好的聲名。在家中他能盡孝悌之情,在朝廷,也能作到忠厚正直。他能通曉京房的《易》學。能聰敏地掌握權變策略。他是以文從政的。張遷少時任郡吏,他能精確熟練地完成任務,故常常成為骨幹力量。又多次成為郡守的從事(郡守自闢的僚屬).並不因為他自己不事張揚而不為人知。故後來他被拜為郎中和谷城縣長。農曆七(農忙之時)能夠做到四門不閉臘月行祭之日,他將囚徒放假回家,他們都能按時歸來,以感謝他的恩德。八月計算人口賦税等事,也不麻煩鄉人。他隨便住在很簡陋的村落的院子中。他體虛年邁之人。(在他治理之下,社會風氣良好)能做到在路上丟了東西,無人撿為已有種完地後露宿野外,也不會有任何問題。黃巾起義後,城市都被燒燬,惟獨他治下之縣城完整無損。

TAG標籤:張遷 原文 譯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