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

當前位置 /首頁/完美生活/心理/列表

暫借韶光踏春行出自哪首詩

暫借韶光踏春行出自哪首詩

《行走在春天,是人生醉美的芳華》

暫借韶光踏春行,無邊翠色正相迎。

紅紫萬千看不足,一草一木總關情。

像一支神奇的畫筆,東風吹過,天地間鋪展的是一張色彩絢爛、鳥語花香的春天的畫卷。春水瑩瑩,似眼波流轉,顧盼殷殷柳絲依依,如纖手舞動,召喚款款……春天,温情地展露着一身錦繡,期待着人們徜徉其中,作一次春天盛裝的旅行。

春氣的萌動,催生着青春愛的萌芽。遊春,是賞一樹花開,滿目晴柔更是紅男綠女陌上載情的醉美時光。

春日遊,杏花吹滿頭。陌上誰家年少足風流

妾擬將身嫁與一生休。縱被無情棄,不能羞。

儘管古人比現代人更恪守男女大防,遊春,卻是懷春的少男少女約會愛情的破例。為此,那個時代還設立“上巳”、“三月三”兩個遊春的節日,如今天的情人節。良辰賞美景,遊春約佳人,這掩映着桃花一樣粉紅色的回憶,賞心樂事,詩意浪漫。於花叢柳絲的隱約中,麗人倩影婀娜,情歌互答裊裊,眉目暗送情深……春景發酵着春情,春情盪漾着春景。而遊春,是融身自然,張揚人性,釋放人情的最動人的儀式。

這方綠意葱蘢的春天一隅,也是文人雅士們人文情懷的皈依。

永和九年,歲在癸丑,暮春之初,會於會稽山陰之蘭亭,修禊事也。羣賢畢至,少長鹹集。此地有崇山峻嶺,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帶左右,引以為流觴曲水,列坐其次。雖無絲竹管絃之盛,一觴一詠,亦足以暢敍幽情……

士大夫們靈魂安放的地方,不在廟堂之高,不在江湖之遠,而在遊春的天朗氣清,惠風和暢中。仰觀宇宙之大,開闊了經綸世務的胸懷俯察品類之盛,藻潔了憐憫眾生的情愫。

書家經典《蘭亭集序》,飄若浮雲的沖淡,是流觴曲水的暈染矯若驚龍的遒勁,是茂林修竹的根植宇宙人生的感喟,是遊目騁懷的思考。

遊春,也是盛世晏樂最好的行為表達。《論語·侍坐》篇中,孔子讓幾位得意弟子各言其志,唯有曾皙一番陳述,最走進老夫子的心裏: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

這是多麼樸素卻春意浮動的遊春啊:於春意的闌珊中,約五六少年,六七童子,着一襲新嶄嶄的春裝,走出書房,走向原野。沒有之乎者也的佶屈聱牙,嚴師厲色的耳提面命,有的,是一樹桃花的明媚,一灣春水的靈動,一片沃野的生機……於沂水中枕石清流,於舞雩上臨風遠眺,逸興遄飛,踏歌而歸。

這種親近自然,與春天一起生長的夢想,是童心未泯、人性迴歸的外在呈現,是遊春郊外、返璞歸真的本色內核。

在春天裏行走,是人生醉美的芳華。

TAG標籤:哪首 踏春 韶光 暫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