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

當前位置 /首頁/完美生活/心理/列表

我國最早制定的節氣

我國最早制定的節氣

西漢漢武帝時期將“二十四節氣”吸收入《太初曆》作為指導農事的歷法補充。採用立杆測影(土圭)在黃河流域測定日影最長、白晝最短(日短至)這天作為冬至日,以冬至日為“二十四節氣”的起點,將冬至與下一個冬至之間的日期平均分成十二等分,稱為“中氣”,再把相鄰“中氣”之間的時間等分,稱為“節氣”。平均每月有一個“中氣”與一個“節氣”,統稱為“二十四節氣”。

冬至俗稱“冬節”、“長至節”、“亞歲”等,時間在每年的陽曆12月21日至23日之間,是中國農曆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節氣,也是中華民族的一個傳統節日。早在2500多年前的春秋時代,中國就已經用土圭觀測太陽,測定出了冬至,它是二十四節氣中最早制訂出的一個。

冬至是一年中北半球白天最短、夜晚最長的一天,北半球在理論上進入了一年中最冷的一天,冬至前是大雪,冬至後是小寒。古人對冬至的説法是:陰極之至,陽氣始生,曰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長之至,故曰“冬至”。

過冬至的節俗,是中華民族歷來的傳統,宮廷和民間都十分重視。周代時,人們為了祈求與消除國中的疫疾,減少荒年與人民的飢餓與死亡,就在冬至時舉辦祭祀活動。唐宋時,冬至的重要性與新年無異。南宋孟元老《東京夢華錄》中有云:“十一月冬至。

京師最重此節,雖至貧者,一年之間,積累假借,至此日更易新衣,備辦飲食,享祀先祖。官放關撲,慶祝往來,一如年節。”按照我國曆法的傳統,在一年裏分為十二節與十二氣,合稱為二十四節氣,以五曰為一候,三候十五日為一節或一氣,這就是擇日學上所用的節氣。

擇日學上是依農曆的節氣來選定吉日。而所謂的農曆則為陰曆和陽曆的結合,陰曆按照月亮所行的週期而定,是純粹的月份,陽曆指的就是二十四節氣。我國古代將冬至分為三候:“一候蚯蚓結二候糜角解三候水泉動”,意為此時氣候雖已轉暖,但仍然十分寒冷,冬至一陽生,糜感陰氣漸退而解角,由於陽氣初生,所以此時山中的泉水可以流動並且温熱。

中國北方大部分地區在冬至這天還有吃餃子、南方吃湯圓的習俗。冬至這一民俗節曰在中國民眾的農耕生活中經過了幾千年的自發傳承,早已形成世世代代傳習不斷的全民族重大的生活內容和表現形式

TAG標籤:最早 我國 節氣 制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