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

當前位置 /首頁/完美生活/心理/列表

宋元時期的説唱叫什麼

宋元時期的説唱叫什麼

説唱形式有:陶真、諸宮調、鼓子詞、唱賺、貨郎兒。

貨郎兒,起源於宋時民間的小商小販沿街大聲叫賣的聲音,後面又逐漸形成了獨具特色的音調。“叫聲,自京師起撰。因市井諸色歌吟、賣物之聲,採合宮調而成也”載自《武林舊事》。這些閒散雜亂的聲音經過一次次的加工潤色,慢慢的被賦予了音調和節奏。之後就被統一稱為“貨郎太平歌”和“貨郎兒”。

宋元時期的説唱叫什麼

叫“陶真”。陶真起源於北宋,盛行於南宋、金、元,它是流行於農村的一種説唱藝術。其歌詞通俗易懂,多是七言句式,音樂是上下兩句反覆吟唱,伴奏樂器主要用琵琶和鼓。宋代演出陶真的人大多是“路岐人”,且多為盲人。陶真到明清時還很流行,一般認為是明清“彈詞”的前身。

宋元時期的説唱叫什麼

陶真

宋元時期陶真是較為通俗易懂的説唱音樂。宋代民間流行的一種説唱伎藝,亦作“淘真”。元、明以至清代,民間還在演唱。“陶真”的記載,最早見於南宋《西湖老人繁勝錄》,當時在臨安(今杭州)十三軍大教場等寬闊場所,“撲賣並路岐人在內作場”時,演出中就有“陶真”:“唱涯詞,只引子弟聽陶真,盡是村人。

陶真釋義:是一種用琵琶或鼓伴奏的説唱藝術。大約起源於北宋而盛行於南宋、金、元,很受羣眾歡迎。其唱詞多為七字句,如“太平之時嫌官小,離亂之時怕出征”“太祖太宗真宗帝,四祖仁宗有道君”之類。在音樂上大概也是作上下句反覆吟唱的格式可能源於民間的“蓮花落(lào)”。例如元末高明《琵琶記》所引用的一段陶真,就是用蓮花落的“幫和”形式來演唱的。

TAG標籤:宋元 説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