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

當前位置 /首頁/完美生活/心理/列表

元宵節最著名的三首詩

元宵節最著名的三首詩

《元宵》賽濤 〔明代〕

滿城簫鼓元宵節,小館燈花孤悶時。料得團圞行坐處,有人揮淚説分離

《客中元宵聞裏中燈劇頗盛漫書》徐宗達 〔清代〕

聞道元宵節,燈圍火樹紅。

豔歌延落月,妙舞倚春風。

繡陌遺金鈿,花街系玉驄。

繁華真可羨,憐我寂寥中。

《偈頌一百二十三首》釋祖欽 〔宋代〕

去歲元宵節,無油不點燈。今歲元宵節,有月照危層。

1.宋代歐陽修的《生查子·元夕》:

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今年元夜時,月與燈依舊。不見去年人,淚濕春衫袖。

其中的“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更是膾炙人口,流傳千百年。

從這首詩可以看出,元宵節是宋代青年男女談情説愛,私定終身的大好時機。詩的後半部分,寫了一位失戀青年,過去一年後仍對前情人的戀戀不捨。表述形象而又貼切。

2 . 宋代辛棄疾的《青玉案·元夕》:

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寶馬雕車香滿路。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 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眾裏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這首詞前半部分描寫了元宵節的火樹銀花和寶馬香車等等,可見當時元宵節的盛況。後半部分則寫出了一個面對盛況獨自冷靜觀望的美人。人們都在盡情的狂歡,陶醉在熱鬧場中,可是她卻在熱鬧圈外獨自站在“燈火闌珊處”,充分顯示了與眾不同和孤高自傲。

其中的“眾裏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被後人引申為做人的一種較高境界:即喜怒不形於色,置之度外,清高冷峻。

3. 宋代李清照的《永遇樂·落日熔金》:

落日熔金,暮雲合璧,人在何處。染柳煙濃,吹梅笛怨,春意知幾許。元宵佳節,融和天氣,次第豈無風雨。來相召、香車寶馬,謝他酒朋詩侶。

中州盛日,閨門多暇,記得偏重三五。鋪翠冠兒,捻金雪柳,簇帶爭濟楚。如今憔悴,風鬟霜鬢,怕見夜間出去。不如向、簾兒底下,聽人笑語。

TAG標籤:三首 元宵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