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

當前位置 /首頁/完美生活/心理/列表

古代學士是什麼意思

古代學士是什麼意思

學士魏晉時是掌管典禮、編撰諸事的官職。唐以後指翰林學士,成為皇帝的祕書、顧問,參與機要,因而有“內相”之稱。

明清時承旨、侍讀、侍講、編修、庶吉士等雖亦為翰林學士,但與唐宋時翰林學士的地位和職務都不同。白居易、歐陽修、蘇軾、司馬光、沈括、宋濂等都曾是翰林學士。

在中國古代,學士是官名。

北齊置文林館學士,北周置麟趾殿學士,皆掌著述。南朝梁有抄撰學士,隋有東宮學士。唐初開文學館,以大臣十八人兼學士,討論文典,號稱十八學士,又置弘文館學士,講論文義,商量政事。唐太宗時命學士起草詔令,無名號。乾封(666-667)後,命文士在翰林院起草詔令,時稱為北門學士。開元十三年(725)置集賢院學士,撰集文章,整理經籍。開元二十六年(738)又置翰林學士,掌起草詔令,沿襲至明。唐並有集賢院侍講學士與侍讀直學士,唐、宋皆有翰林侍讀學士與侍講學士,為皇帝講論經史,沿襲至清。唐東宮官有崇文館學士,掌經籍圖書,教授生徒。宋又有觀文殿、資政殿、端明殿等學士與龍圖閣、天章閣、寶文閣等學士與大學士,均用以尊禮大臣與文學之士,侍從皇帝,以備顧問,並無實職。遼南面官亦有宣政殿、崇文館、史館等學士。明、清有武英殿、文華殿與東閣、文淵閣等大學士,實即宰相。

TAG標籤:學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