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

當前位置 /首頁/完美生活/心理/列表

形容招人嘲笑的詩句

形容招人嘲笑的詩句

相傳李白十八歲未出川之前,隱居在匡山讀書,閒暇時經常到附近的州郡旅遊。當時李白聽説渝州來了一名刺史,是大大有名的詩人兼書法家李邕,並且他很喜歡交朋友,於是上門拜訪。

結果,在宴席間談話的時候,不知道李白是吃多了四川泡菜,口氣太大,還是因為他講話的方式有點“凡爾賽”,引發了刺史李邕不滿,遭到了李邕的譏諷。

離席之際,聰明的李白也看出李邕對他的輕視,於是寫了一首詩,告訴李邕“莫欺少年窮”。這首詩用語淺近直白,缺乏餘味,了無新意,並且顯得有點敵意,是《李太白全集》中的“存疑之作”。不過詩中涉及一些典故,還是挺有趣味的。

一、《上李邕》原作賞析

《上李邕》——唐·李白

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里。

假令風歇時下來,猶能簸卻滄溟水。

世人見我恆殊調,聞餘大言皆冷笑。

宣父猶能畏後生,丈夫未可輕年少。

詩歌意譯:大鵬鳥終有一日會隨風而起,扶搖直上九萬里高空。即使風停了,大鵬鳥從天上掉下來了,它那龐大的身軀也能震盪起滄海之水。

世間人因為我講話總是與眾不同,於是一聽到我講話,就一齊發出冷笑。孔子都知道後生可畏,大丈夫們,切不可輕視少年人。

大鵬鳥的典故出自《莊子·逍遙遊》,文章中的大鵬是神話中的大鳥,它的背寬“不知其幾千裏也”。

詩的第一句和第二句中,作者把自己比成這隻神鳥,他説只要借得風勢,自己終有一日會扶搖直上九萬里。這是在誇耀自己是個人才,是非常自戀的説法。

緊跟着在詩的三、四句裏作者又説:即使風突然停了,我從天上摔下來,以我這麼龐大的軀體,也能讓滄溟顛簸震盪。這就是説:我這麼厲害,這麼了不起。我若是折了翼,也不可能無聲無息地消失,總要弄出一點大動靜來。

跟着第五、六句就愈發厲害了。作者説:你們看我的觀點老是與你們不一致,所以我一講話你們就冷笑。你以為這是作者在抱怨嗎其實也不是呢,他是在借老子的話罵人呢。

《道德經》中説:下士聞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為道。意思是説:道這樣的東西,下等士是根本聽不懂的,他們聽到了反而會覺得好笑。

最末兩句中,作者借孔子的話説了一個十分淺白的道理:寧欺白髮翁,莫欺少年窮。這個宣父,就是孔子。

《唐書·禮樂志》記載:貞觀十一年,皇帝下詔尊孔丘為宣父。《論語·子罕》記載,子曰:後生可畏,焉知來者之不如今也孔子都這樣説了,你們這幫人可不要小瞧我這個年輕人哦。

這一首詩和李白同時期別的詩,區別還是比較明顯的。並且詩中論調完全是老生常談,唯一可以説的是,“口氣特別大”。真像是一個少不更事、豪氣干雲的少年人口吻。因此作為“存疑”之作,被保留了下來。

其實除了語氣和詩風不太對之外,這首詩的可疑之處還在於背景故事中涉及的李邕和李白,與正史記載略有不同。

TAG標籤:嘲笑 詩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