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

當前位置 /首頁/完美生活/心理/列表

格蘭仕微波爐通電後嗡嗡響

格蘭仕微波爐通電後嗡嗡響

這個聲音是磁控管電源的高壓變壓器發出的,變壓器的製造有浸漆工藝,變壓器芯粘合在一起,微波爐時間用長後,漆被變壓器的熱量烘乾裂開,變壓器金屬芯片互相之間就有了間隙,在工作時就會產生共振。只要不影響使用就沒有關係。

發展歷程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1945年),美國的雷達工程師斯彭塞在做雷達實驗時偶然發現口袋裏的巧克力塊融化發粘,他懷疑是自己的體温引起的,後來在連續多次的試驗中才發現了微波的熱效應。

利用這種熱效應,1945年美國發布了利用微波的第1個專利,1947年美國的雷聲公司研製成世界上第1個微波爐—雷達爐,在40年代微波爐大多用於工商業。

經過人們不斷改進,1955年家用微波爐才在西歐誕生,60年代開始進入家庭,70年代,由於輻射安全性、操作方便性即多功能等問題的解決,使得微波爐造價的不斷下降,它才進一步得到推廣使用,並形成了一個重要的家庭產業,同時在品種和技術上不斷提高。

進入80年代、90年代,控制技術、傳感技術不斷得到應用使得微波爐得以廣泛的普及。

工作原理

微波爐是利用食物在微波場中吸收微波能量而使自身加熱的烹飪器具。在微波爐微波發生器產生的微波在微波爐腔建立起微波電場,並採取一定的措施使這一微波電場在爐腔中儘量均勻分佈,將食物放入該微波電場中,由控制中心控制其烹飪時間和微波電場強度,來進行各種各樣的烹飪過程。

通俗地講,微波是一種高頻率的電磁波,其本身並不產生熱,在宇宙、自然界中到處都有微波,但存在自然界的微波,因為分散不集中,故不能加熱食品。

微波爐乃是利用其內部的磁控管,將電能轉變成微波,以2450MHz的振盪頻率穿透食物,當微波被食物吸收時,食物內之極性分子(如水、脂肪、蛋白質、糖等)即被吸引以每秒鐘24億5千萬次的速度快速振盪,這種震盪的宏觀表現就是食物被加熱了。

微波加熱的原理簡單説來是:當微波輻射到食品上時,食品中總是含有一定量的水分,而水是由極性分子(分子的正負電荷中心,即使在外電場不存在時也是不重合的)組成的,這種極性分子的取向將隨微波場而變動。由於食品中水的極性分子的這種運動。

以及相鄰分子間的相互作用,產生了類似摩擦的現象,使水温升高,因此,食品的温度也就上升了。用微波加熱的食品,因其內部也同時被加熱,使整個物體受熱均勻,升温速度也快。它以每秒24.5億次的頻率,深入食物5cm進行加熱,加速分子運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