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

當前位置 /首頁/完美生活/心理/列表

長城各部分名稱圖

長城各部分名稱圖

綿延萬里的長城它並不只是一道單獨的城牆,而是由城牆、敵樓、關城、墩堡、營城、衞所、鎮城烽火台等多種防禦工事所構成的一個完整的防備工程 體系。這一防備工程體系,由各級軍事指揮系統層層指揮、節節控制。以明長城為例,在萬里長城防地上分設了遼東、薊、宣府、大同、山西、榆林、寧夏、固原、甘肅等九個軍事統領 區來分段防守和修繕東起鴨綠江,西止嘉峪關,全長7000多千米的長城,稱作“九邊重 鎮”,每鎮設總兵官作為這一段長城的軍事主座,受兵部的指揮,賣力所轄軍區內的防務 或銜命支援相鄰軍區的防務。明代長城沿線約有100萬人的軍力防守。總兵官平常駐守 在鎮城內,別的各級官員分駐於衞所、營城、關城和城牆上的敵樓和墩堡之內。

長城的防備工程建築

長城的防備工程建築,在2000多年的修築歷程中積累了豐 富的履歷。首先是在結構上,秦始皇修築萬里長城時就總結出了“因地形,用險制塞”的履歷。2000多年一直遵照這一原則,成為軍事佈防上的重要依據。在建築材料和修建結構 上以“就地取材、因材施用”的原則,創造了許多種佈局方法。有夯土、塊石片石、磚石混 合等佈局在沙漠中還使用了紅柳枝條、蘆葦與砂粒層層鋪築的佈局,可稱得上是“巧奪 天工”的創造,在今甘肅玉門關、陽關和新疆境內還生存了2000多年前西漢時期這種長城的遺蹟。

●長城的城牆

是這一防備工程中的主體部門。它建於高山峻嶺或平原險阻之處,根 據地形和防備功能的需要而構築,凡在平原或要隘之處修築得非常高大堅固,而在高山 險處則較為低矮侷促,以節約人力和用度,甚至一些最為陡峻之處無法修築的地方便採 取了“山險牆”和“劈山牆”的措施,在居庸關、八達嶺和河北、山西、甘肅等地域的長城城 牆,一般均勻高約七八米,底部厚約六七米,牆頂寬約四五米。在城牆頂上,內側設宇牆, 高一米餘,以防巡邏士兵跌落,外側一面設垛口牆,高2米左右,垛口牆的上部設有望口, 下部有射洞和擂石孔,以寓目敵情和射擊、滾放擂石之用。有的緊張城牆頂上,還建有層 層障牆,以反抗萬一登上城牆的仇人。到了明代中期,抗倭名將戚繼光調任薊鎮總兵時, 對長城的防禦工事作了龐大的改進,在城牆頂上設置了敵樓或敵台,以留宿巡邏士兵和 儲存武器糧襪,使長城的防備功能極大的加強。

●關城 是萬里長城防地上最為集中的防備據點。關城設置的位置至關重要,均是選 擇在有利防守的地形之處,以收到以少少的兵力抵禦強大的入侵者的結果,古稱“一夫當 關,萬夫莫開”,生動地闡明瞭關城的重要性。長城沿線的關城有大有小,數目很多。就以 明長城的關城來説,大大小小有近千處之多,聞名的如山海關、黃崖關、居庸關、紫荊關、 倒馬關、平型關、雁門關、偏關、嘉峪關以及漢代的陽關、玉門關等。有些大的關城四周還 帶有許多小關,如山海關四周就有十多處小關城,配合組成了萬里長城的防備工程建築 系統。有些緊張的關城,本身就有幾重防地,如居庸關除本關外,尚有南口、北口、上關三 道關防。北口即八達嶺,是居庸關最緊張的前哨防線。

●烽火台 是萬里長城防備工程中最為重要的組成部分之一。它的作用是作為通報 軍情的設施。烽火台這種傳遞信息的東西很早就有了,長城一開始修築的時間就很好地 使用了它而且逐步加以美滿,成了古代通報軍情的一種最好的要領。傳遞的方法是白晝燃煙,夜間舉火,因白晝陽光很強,火光不易見到,夜間火光很遠就能瞥見。這是一通報 信息很科學又很敏捷的方法。為了陳訴敵兵來犯的多少,接納了以燃煙、舉火數量的多少 來加以區別。到了明朝還在燃煙、舉火數量的同時加放炮聲,以加強報警的效果,使軍

TAG標籤:名稱 長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