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

當前位置 /首頁/完美生活/心理/列表

真理被世俗淹沒事例

真理被世俗淹沒事例

《莊子》中舉了這樣一個例子: 孝子不諛其親,忠臣不諂其君,臣子之盛也。親之所言而然,所行而善,則世俗謂之不肖子君之所言而然,所行而善,則世俗謂之不肖臣。而未知此其必然邪

就是説:孝子不奉承父母,臣子不奉承自己的主子,這是最好的臣子和兒子。假如説自己的父母所説的話,就認為是正確,父母所做的事情就認為是良善,那麼這種人就是不孝之子。君子所説的話就認為正確,認為的好就認為好,那這就是不孝。

其實莊子在這裏討論的是一個愚孝的狀態,在世俗的觀念中就認為:需要對父母百依百順,在照顧父母的生活之後,完全的順應父母的意思,不違背父母的觀點就認為這是孝。

這一個觀點看似是一個非常正確的狀態,但是實則存在着很大的問題,也存在着愚孝的狀態。那麼如果一個人對父母的態度,不明是非,百般順應的時候,這也是世俗觀念所誤導的一種狀態。

如果説父母的言行存在着觸碰底線以及道德的事情,子女仍然跟隨其後,無條件的服從和順應,不懂得指出父母的錯誤,其實這本身也是一種最大的不孝。

然而世俗之人並不懂得這個觀點,大多數人為了順應父母的意思,為了成全自己孝順的名義,只是一味的陷入在愚孝的狀態之中卻不自知。父母認為對,他就説對,一味的對於父母阿諛奉承,這豈不是陷入了愚蠢的思維之中嗎。

TAG標籤:事例 真理 世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