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

當前位置 /首頁/完美生活/心理/列表

19世紀有哪兩大理論

19世紀有哪兩大理論

19世紀兩大理論是馬克思主義理論和達爾文進化論。

馬克思主義理論,是關於全世界無產階級和全人類徹底解放的學説。它由馬克思主義哲學、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和科學社會主義三大部分組成,是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地繼承和吸收人類關於自然科學、思維科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的基礎上於19世紀40年代創立的,並在實踐中不斷地豐富、發展和完善的無產階級思想的科學體系。

19世紀中期的偉大思想理論是達爾文進化論。

第一,物種是可變的,生物是進化的。當時絕大部分讀了《物種起源》的生物學家都很快地接受了這個事實,進化論從此取代神創論,成為生物學研究的基石。即使是在當時,有關生物是否進化的辯論,也主要是在生物學家和基督教傳道士之間,而不是在生物學界內部進行的。

第二,自然選擇是生物進化的動力。生物都有繁殖過盛的傾向,而生存空間和食物是有限的,生物必須"為生存而鬥爭"。在同一種羣中的個體存在着變異,那些具有能適應環境的有利變異的個體將存活下來,並繁殖後代,不具有有利變異的個體就被淘汰。如果自然條件的變化是有方向的,則在歷史過程中,經過長期的自然選擇,微小的變異就得到積累而成為顯著的變異。由此可能導致亞種和新種的形成。

1、細胞學説

主要內容是:細胞是動、植物有機體的基本結構單位,也是生命活動的基本單位。這樣,就論證了整個生物界在結構上的統一性,細胞把生物界的所有物種都聯繫起來了,生物彼此之間存在着親緣關係。這是對生物進化論的一個巨大的支持。細胞學説的建立有力地推動了生物學的發展,為辯證唯物論提供了重要的自然科學依據,恩格斯對此評價很高,把細胞學説譽為19世紀自然科學的三大發現之一。

2、生物進化論

1859年,英國生物學家和生物進化論的奠基者達爾文,在其鉅著《物種起源》中提出了生物進化的自然選擇學説。該學説的要點是羣體中的個體具有性狀差異,這些個體對其所處的環境具有不同的適應性由於空間和食物有限,個體間存在生存競爭,結果,具有有利性狀的個體得以生存並通過繁殖傳遞給後代,具有不利性狀的個體會逐漸被淘汰(達爾文把自然界這種留優汰劣的過程稱為自然選擇)由於自然選擇的長期作用,分佈在不同地區的同一物種就可能出現性狀分歧和導致新物種的形成。

3、能量守恆和轉化定律

能量守恆和轉化定律,是19世紀自然科學的一塊重要理論基石。能量守恆的意義首要的是建立物質運動變化過程中的某種物理量間的等量關係。對此,我們無需知道物質間實際的相互作用過程,也無需知道物質運動變化過程中的能量間的轉化途徑,只要建立和物質運動狀態相對應的能量與物理量間的關係,就可以對物質運動變化過程中得初狀態和終狀態間建立一種等量關係,這樣便於對物質運動變化過程的量求解。

TAG標籤:世紀 理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