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

當前位置 /首頁/完美生活/心理/列表

蝸牛怎麼呼吸

蝸牛怎麼呼吸

蝸牛通過虹吸管進行呼吸。

蝸牛的肺實際上是一個位於殼內套膜裏的高度血管化的腔。它通過條有開口的管子與外界相連。這條管子被稱作虹吸管,位置接近蝸牛的前部。套膜內的肌肉通過虹吸管吸進和排出空氣。

外套膜常在足部或內臟團間,形成1個與外界相通的空腔,稱為“外套膜腔”。蝸牛的呼吸器官就藏於外套膜腔內,有時透過蝸牛的殼,隱約可以見到殼底下密佈的肺血管網,大多位於前側,靠近頭部的方向,這正是外套膜腔的位置。

外套膜腔會在殼口處形成1個開口,稱為“呼吸孔”,這是氣體進出的地方。仔細觀察,呼吸孔常會一開一關,就像是蝸牛呼吸用的“鼻子”而當蝸牛縮進殼內時,還是會將呼吸孔的開口留於殼口處以便呼吸。

擴展資料:

蝸牛也會緊張——並且這種壓力狀態對其健康也有負面影響。科學家已經發現,多種壓力會造成黏滑的腹足類動物的記憶損傷。

一支科學團隊把塘螺放入裝滿水的燒杯中,給塘螺造成不同的壓力感:有的燒杯過度擁擠,有的燒杯裝的是低鈣水,還有的燒杯既擁擠且盛的是低鈣水而燒杯的變化對於氧氣含量無關緊要。

之後,該團隊把蝸牛放入一個寬敞的燒杯中(含有正常鈣濃度的水),訓練蝸牛不要為了呼吸空氣而向上爬——這對於塘螺來説沒什麼大不了,它們能通過自己的皮膚在水下獲得氧氣。

每當塘螺將它位於保護殼下的呼吸孔伸出水面呼吸時,研究者便會温柔地戳它一下。蝸牛要接受一個測試:它們能否只在水下攝入氧氣研究人員將結果在線報告於11月6日的《公共科學圖書館·綜合》上。

蝸牛在單個壓力源的環境下受訓後,可以記住訓練內容數分鐘甚至數小時。被置於多個壓力源環境中的蝸牛無法形成跟訓練內容有關的記憶,儘管在訓練中,它們也會浮出水面呼吸。

因為蝸牛大腦感受壓力的方式類似於哺乳動物的大腦,這一發現也有可能應用於人類的思維模式——當人被關閉在擁擠的會議室中且又餓又累時,會努力獲取一些重要信息。

參考資料來源:

人民網-重壓讓蝸牛健忘

TAG標籤:蝸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