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

當前位置 /首頁/完美生活/心理/列表

青海的蒙古包作用

青海的蒙古包作用

回答: 蒙古包(Mongolianyurts)是蒙古族牧民居住的一種房子。青海的蒙古包也是一樣的。建造和搬遷都很方便,適於牧業生產和遊牧生活。蒙古包古代稱作穹廬、“氈包”或“氈帳”。據《黑韃事略》記載:“穹廬有二樣:燕京之制,用柳木為骨,正如南方罘思,可以卷舒,面前開門,上如傘骨,頂開一竅,謂之天窗,皆以氈為衣,馬上可載。

草地之制,以柳木組定成硬圈,徑用氈撻定,不可卷舒,車上載行。”隨着畜牧業經濟的發展和牧民生活的改善,穹廬或氈帳逐漸被蒙古包代替。

蒙古包呈圓形尖頂,頂上和四周以一至兩層厚氈覆蓋。普通蒙古包,頂高10-15尺,圍牆高約50尺左右,包門朝南或東南開。包內四大結構為:哈那(即蒙古包圍牆支架)、天窗(蒙語“套腦”)、椽子和門。

蒙古包看起來外形雖小,但包內使用面積卻很大,而且室內空氣流通,採光條件好,冬暖夏涼,不怕風吹雨打,非常適合於經常轉場放牧民族居住和使用。

蒙古包的包門開向東南,既可避開西伯利亞的強冷空氣,也沿襲着以日出方向為吉祥的古老傳統。而帳內的中央部位,安放着高約二尺的火爐。火爐的東側放着堆放炊具的碗櫥,火爐上方的帳頂開有一個天窗。

火爐西邊鋪着地氈,地氈上擺放矮腿的雕花木桌。包門的兩側懸掛着牧人的馬鞭、弓箭、獵槍以及嚼轡之類的用具。帳內的西側擺放着紅漆彩繪木櫃,木櫃的北角上敬放着佛龕和佛像,佛像前供放着香爐及祭品。

普通的蒙古包,高約十尺至十五尺之間。包的周圍用柳條交叉編成五尺高、七尺長的菱形網眼的內壁,蒙古語把它叫作“哈那”。

蒙古包的大小,主要根據主人的經濟狀況和地位而定。普通小包只有四扇“哈那”,適於遊牧,通稱四合包。大包可達十二扇“哈那”。包頂是用七尺左右的木棍,綁在包的頂部交叉架上,成為傘形支架。包頂和側壁都覆以羊毛氈。包頂有天窗。包門向南或東南。包內右側為家中主要成員座位和宿處,左側一般為次要成員座位和宿處(蒙古族住房也以西為大,長者居右)。

解放前,信奉喇嘛教的人們,在蒙古包的西側或住房的西間,設置佛龕,供奉佛像。蒙古包的中央設有供飲炊和取暖的火爐,煙筒從包頂的天窗出去(古時沒有火爐和煙筒,一般都是在帳幕中央生火,煙從天窗出去)。

蒙古包地上鋪羊毛氈。蒙古包門口和火爐旁鋪以牛皮。現代卧榻有的鋪設木牀,有的設有矮牀。一個蒙古包一般只供一夫一妻及其子女居住。新婚夫婦要建新包,有的是新娘父母陪送。家庭經濟條件好的或眷屬多的,一家有幾個蒙古包。但凡有兩個以上蒙古包的家庭,都是長者居最西側的蒙古包。

在中國,隨着蒙古族遊牧習俗向定點放牧或舍飼半舍飼轉變,蒙古族人民幾乎完全定居在磚瓦房或樓房裏。只有在那些旅遊區才能見到傳統意義上的蒙古包了。蒙古包主要由架木、苫氈、繩帶三大部分組成。製作不用泥水土坯磚瓦,原料非木即毛。

TAG標籤:青海 蒙古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