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

當前位置 /首頁/完美生活/心理/列表

自行車怎麼騎

自行車怎麼騎

一般來説,針對公路自行車而言,主要是手、臀部、足三個接觸點,而與之對應的接觸點包括了車把、坐墊、腳踏,這三個部位的高度、前後位置、寬度等都會影響到自行車的正確騎行姿勢,所以説一個正確騎行姿勢從頭部開始,一直到雙腳。

1.肘部角度

在騎行過程中,肘部為有一定的彎曲角度,懸空架着,不要像伸開翅膀那樣向外伸展,如果碰到坑窪或道路顛簸,手臂可以吸收衝擊力,減輕肩膀的壓力。同時,彎曲肘部也可以增加平衡,減少從自行車上摔下來的風險。

2.肩膀

如果肩膀在騎行時候沒有放低和放鬆,那麼會感到背部和頸部的不適。為了方便脖子能靈活轉動,也為了防止背部的不適,在騎行的過程中保持肩膀放鬆,不要讓肩膀往耳朵的方向伸。

3.腳尖與膝關節

可以有意識地使膝蓋與腳保持一條直線,能夠保持良好的騎行姿勢。過分地屈膝只會降低效率和總體舒適度。

4.脊柱中立位

騎車時一個重要的技巧是保持背部挺直,但也不要過度挺直到背痛的底部,脊椎放鬆一點。為了不讓自己無意識地彎曲背部,可以把注意力集中在腹部的發力上。當腹部的肌肉處於發力的狀態時,就會很自然地伸直背部,放鬆手臂和肩膀的其他肌肉。

5.手腕

從肘部到指尖應該呈一條直線,如果在騎行過程中覺得很難保持的話,可能是自行車部件的位置有問題,觀察並調整一下自行車,確保各個部件的位置都適合自己。

6.膝蓋上下移動

在蹬踏板的時候有意識地避免膝蓋向內外側,應該是上下移動的,而不是側向移動。許多騎自行車的人在踩踏板時都會出現向側面移動的情況,而這是騎車導致髕骨軟化症的主要原因。如果發現自己有相應的問題,可以通過訓練讓自己的膝蓋上下移動並且保持在一條直線上。

1、正確的騎車姿勢是:上體較低,頭部稍傾斜前伸雙臂自然彎屈,便於腰部弓屈,降低身體重心,同時防止由於車子顛簸而產生的衝擊力傳到全身雙手輕而有力地握把,臀部坐穩車座。 自行車運動的踏蹬方法有自由式。

2、自由式踏蹬方法:目前,一些優秀運動員大都採用自由式踏蹬方法。這種踏蹬方法,就是腳在旋轉一週的過程中,根據部位不同,踝關節角度也隨着發生變化。自由式踏蹬,符合力學原理,減少了膝關節和大腿動作幅度,有利於提高踏蹬頻率,自然地通過臨界區,減少死點。

擴展資料:

為預防騎自行車引起的下部不適,必須注意以下幾點:

1.車座太硬的,可用泡沫塑料做一個柔軟的座套套在車座上,以減少車座對下部的壓迫。

2.調整車座的高度和角度。車座太高,騎車時臀部必然左右錯動,容易造成會下部的擦傷車座前部上翹,更容易造成會陰處的不適。

3.騎車時間較長時,要注意變換騎車姿勢,使身體的重心有所移動,以防會陰處某一點長時間着力。

4.初騎變速車時,速度不要太快,時間也不要太長,待身體適應後再加速和加時。

5.在騎車時,若發覺會陰處有不適症狀,要及時查明原因,若因車座有問題,要及時排除或改進,並要注意休息,症狀消除後再騎車若不能消除症狀者,應到醫院請醫生檢查治療。

技術要點

有自行車旅遊特別是長途旅遊,掌握好自行車技術是很重要的,目的是為了節省體力,保證安全。自行車車座的調整,是自行車技術的一個重要方面。自行車車座應調整到什麼高度為最佳呢一般説來,以車座較低並有5-10度的後傾最便於長途旅遊。

因為低車座好處很多:

一是低車座蹬車靈活,可用腳的不同部位輪流用力,這樣可使腳的各種肌肉輪流休息,延長耐久長

二是車座低,人的位置相對降低,可減少空氣阻力,也便於伏在車把上,改進空氣流張

三是車座低,微後傾,可使身體挺直,臀部受力均勻,減少疲勞感,同時又可減輕雙臂的負擔,保護手腕

四是車座低於有利於安全,在遇到緊急情況時,雙腿伸直便可着地,這樣可避免造成危險。

因此,旅遊時對車座的調整,應以低車座為最佳,這對保持體力、速度、耐力都有很大的好處。此外,自行車旅遊選擇好適當的速度也是非常重要的。

一般來講,普通自行車,在體力正常、道路平坦等條件下的長途旅遊,速度應保持在每小時15公里左右,體力好的可加快到每小時20公里。

自行車旅遊貴在保持速度,選擇適當的速度,切忌忽快忽慢,有勁拼命騎,沒勁步步停的現象。無論是山間小路,還是又長又陡的下坡道,車速度既不可太快,也不可太慢,應因地制宜選擇速度。

手腳雙動力自行車騎行方法:

1、加力和轉向一體化技術,實現了車把同時用於加力和控制方向兩項功能。

2、無間隙雙超越離合器動力整合技術,實現了將前推和後拉的動力都整合成自行車的驅動力,且推、拉的幅度隨心所欲。

3、無間隙聯軸器技術,實現了車把對前輪的無間隙操控。

4、手腳動力分離技術,實現了手、腳動力即互不干擾,又相互配合。

5、車把鎖定技術,實現了手、腳並用自行車與普通自行車的隨意轉換。

6、齒輪傳動技術,實現了動力傳動的高效、穩定。

7、車把和鞍座同步後移方案,腳踏成為後拉時的發力支撐點,後拉發力充分。

8、鞍座靠背方案,靠背成為前推時的發力支撐點,前推發力充分。

9、減速箱傳動比方案,實現了手、腳活動頻率合理、配合和諧。

10、獨特的車架結構,實現了車把高度、長度合理,有足夠的幅度,推拉的軌跡更接近直線,既有利於全身力量的參與,又便於操控。

TAG標籤:自行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