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

當前位置 /首頁/完美生活/心理/列表

豫劇張桂花家裏還有什麼人

豫劇張桂花家裏還有什麼人

張桂花(1933-1988年)女。開封市人。9歲學藝,拜豫劇名老藝人王蘭亭為師,攻花旦、閨門旦。她天賦極好,不僅扮相俊美,而且嗓音甜潤,舞蹈身段柔而不滯。12歲即正式登台,14歲主演《六部西廂》,在開封和豫東一帶頗受歡迎。1948年開封市工人劇團被接收為國營劇團,她為該團青年主演。1949年加入鄭州市人民劇團為主要演員,影響極大。1952年調河南省大眾劇團,同年張桂花老師代表河南參加中南地區戲曲觀摩演出大會,在這次高手如雲(同去者有陳素真、王秀蘭、宋桂玲、王敬先等一流名家)的競賽中獲優秀演員獎。張桂花 唐喜成1956年演出《打金枝》是年冬該團改建為省歌劇團,張老師演出了田漢改編的《白蛇傳》,在藝術上大膽創新,獲得成功。這一年,她隨團赴朝慰問演出,演出《打金枝》、《白蛇傳》、《梁山伯與祝英台》等劇。1954年當選河南省第一屆人民代表大會代表,並連任第二、第三屆人大代表。1956年河南豫劇院成立,張老師轉入河南豫劇院二團任主演。在同年舉辦的河南省第一屆戲曲觀摩演出上演出《打金枝》(飾金枝),獲演員一等獎。張桂花老師擅演花旦、閨門旦。嗓音寬厚,唱腔韻味醇厚,道白吐字清爽。幾十年中她曾成功地演出了《紅娘》、《洞庭英雄》、《如姬盜符》、《梁山伯與祝英台》、《白蛇傳》、《三哭殿》、《姐妹告狀》等許多古典劇目,《斷橋》由中國唱片社灌製了唱片。系中國戲劇家協會會員。她在《紅娘》、《對繡鞋》、《打金枝》、《三哭殿》中飾演的角色深受觀眾歡迎喜愛,曾有“四大公主”的美譽。張桂花是一位才華出眾的藝術家,她全面繼承了祥符調的精華,同時根據自身條件揚長避短,強化了祥符調的許多長處。在飾演不同行當、不同人物時,聲音明暗處理得十分恰當。她演的閨門旦沉穩秀麗,唱腔上強調聲音的柔與甜,表演上強調程式動作及造型的端莊秀麗飾演的花旦則強化祥符調行腔上的跳蕩華麗、節奏鮮明,毫無輕浮之感,聲音突出清脆、明亮又不失甜潤,表演上通過鮮明的節奏感和乾淨利落的程式動作突出花旦的俏。她的戲人物性格鮮明,行當技巧恰到好處。雖然1988年張老師就已病逝,然直至今日她的表演仍被眾多戲迷所推崇。張老師留下的視頻資料似乎就一部經典的《三哭殿》。這齣戲裏她演銀屏公主。這個角色六十年代是常香玉老師演出的。粉碎“四人幫”後,恢復傳統戲時,公主一角成了問題。誰能接常香玉的角色呢張老師站了出來,雖然當時她已患精神疾病,深厚的功力仍讓她為後人留下了這經典的節目。倒是張老師演過後,影響巨大,反倒是常香玉的《三哭殿》不怎麼流行了。張桂花《三哭殿》飾銀屏公主亮非常喜歡張老師在《三哭殿》中的表演。張老師的這個版本可以説是一個不可逾越的經典。從唱腔、表演到演員的配合,今後無論如何達不到這樣的高度了。唐喜成的唐王、張老師的公主、吳碧波的詹妃、楊素真的長孫後,謝巧官的秦英,甚至戲份不多的楊發户的詹太師和軒玉亭的老家院,一個個形象飽滿,表演自然細膩,豈是如今就會唱幾段戲的“藝術家”們所能比的這班演員的功力和配合之默契,豈是拉幾個“名家”,再把戲改個什麼《貞觀家事》的新潮名字就能複製、超越的差遠了,差太遠了。且不説訓子時的精彩身段表演,僅張老師出場的一個向空中高拋水袖的動作,我認為就把一個公主尊貴的內心氣質表現的淋漓盡致。“金殿”以前,張老師是以青衣處理角色的,是嬌兒的慈母。“金殿”一場,面對唐王、國母和西宮,她是他們的愛女和公主兒,張老師又加大了花旦的成分,演得精彩之極,細膩之極。僅舉一例,唐王勸説銀屏公主去求情時,張老師是低頭頷首,一副恭聆父訓的樣子,當聽到“父也難作主張”時,抬頭盯視唐王,臉上變化極快,一臉的驚恐,那雙眼分明是在説“不會吧,連父皇都沒辦法了”。張老師“手捧着皇封酒扎跪在殿上”時,眼角不時偷看詹妃,察言觀色。如今的演員,不輪到自己唱時,就是個木頭樁子、廟裏的泥胎,簡直不知道世界上還有“配戲”二字。張老師戲好人也好,她忠厚的品格為同行所稱道。宋桂玲老師説當年參加中南區戲曲會演時,自己演戲缺配角,張老師承擔了不屬自己行當的角色,令宋老師大為感動。她在患病時留下的經典《三哭殿》或許是上蒼的安排吧讓人感到安慰的是,二團一直很看重張老師的藝術,把張老師作為自己的代表人物宣傳。永遠懷念張老師。

TAG標籤:桂花 豫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