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

當前位置 /首頁/完美生活/心理/列表

廣西的省會是桂林還是南寧

廣西的省會是桂林還是南寧

廣西省會是南寧市。

    南寧市位於廣西壯族自治區南部偏西,地處亞熱帶,北迴歸線穿域而過,具有近海、近邊,沿江、沿線“兩近兩沿”的特點

廣西省會是南寧。廣西的省會本來是桂林,但到清末,因為法國佔領越南,南部邊防形勢嚴峻,同時南寧經濟發達,交通方便,桂林相對偏遠並且多山水不利於發展。因此廣西很多官員建議將省會遷往南寧,但是被清政府否決。在清滅亡之後又舊事重提,在當時的廣西形成了南寧、桂林兩個議會,但因為當時主政廣西的陸榮廷是南寧人,最終南寧佔了上風,省會遷往南寧。到了1936年的抗戰前夕,出於安全的考慮,廣西又將省會遷回了桂林。等到解放後,出於對廣西幾大城市發展潛力、樞紐地位、戰略等因素的考慮,出於經濟發展的需要,1950年將省會定為南寧。

南寧古屬百越之地,東晉大興元年(公元318年)建晉興郡,晉興(今南寧)為郡治所在地,南寧建制從此開始,至今已有1700多年曆史。唐朝貞觀六年(公元632年),更名邕州,設邕州都督府,南寧的簡稱“邕”由此而來。元朝泰定元年(公元1324年),邕州路改名為南寧路,取南疆安寧之意,南寧得名始於此。1949年12月4日,南寧解放。1950年2月8日,南寧市被確定為廣西省會1958年3月,廣西壯族自治區成立,南寧市成為自治區首府。

南寧市位於廣西壯族自治區南部偏西,是廣西壯族自治區首府及廣西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南寧鄰近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地處亞熱帶,北迴歸線穿域而過。

南寧市地形是以邕江廣大河谷為中心的盆地形態。這個盆地向東開口,南、北、西三面均為山地圍繞,北為高峯嶺低山,南有七坡高丘陵,西有鳳凰山。形成了西起鳳凰山,東至青秀山的長形河谷盆地。盆地中央成為各河流集中地點,右江從西北來,左江從西南來,良鳳江從南來,心圩江從北來,組成向心水系。盆地的中部,即左、右江匯口處,南北兩邊丘陵靠近河岸,形成一天然的界線,把長方形河谷、盆地分割成兩個小盆地,一是以南寧市區為中心的邕江河谷盆地二是以壇洛鎮為中心的侵蝕――溶蝕盆地。

南寧市地貌分平地、低山、石山、丘陵、台地5種類型。平地是南寧市面積最大的地貌類型,分佈於左、右江下游匯合處和邕江兩岸。低山分佈於市區西部邊緣的鳳凰山,為一穹窿山地。石山主要分佈於西北部邊緣和壇洛鎮一帶,分峯林石山和孤峯石山兩大類。丘陵佔全市面積15.59%。台地多為第三系的侵蝕面,微切割,起伏和緩,海拔在120米以下,是低平的古剝蝕面,一般呈緩坡起伏而頂面齊平的地貌。

南寧位於北迴歸線南側,屬濕潤的亞熱帶季風氣候,陽光充足,雨量充沛,霜少無雪,氣候温和,夏長冬短。年平均氣温在21.6度左右,極端最高氣温40.4度,極端最低氣温負2.4度。冬季最冷的1月平均12.8攝氏度,夏季最熱的7、8月平均28.2攝氏度。年均降雨量達1304.2毫米,平均相對濕度為79%,氣候特點是炎熱潮濕。相對而言,一般是夏季潮濕,而冬季稍顯乾燥,乾濕季節分明。夏天比冬天長得多,炎熱時間較長。春秋兩季氣候温和,雨季在夏天。南寧一年四季綠樹成蔭,繁花似錦,物產豐富。“草經冬而不枯,花非春而常放”之説也是名副其實。

TAG標籤:桂林 省會 廣西 南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