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

當前位置 /首頁/完美生活/心理/列表

梁啓超的文學主張

梁啓超的文學主張

梁啓超在詩歌,散文,小說,歷史等領域均爲學科現代化的首倡者和開路先鋒,雖不深刻,但輿論影響巨大,把文藝,歷史爲政治服務的思想貫徹到社會中,是新文化運動的前奏,是五四風潮的推手。梁啓超是近代中國的文藝,學術大家,在多方面均有建樹。

1900年梁啓超首倡"詩界革命","吾黨近好言詩界革命" (《飲冰室詩話》),主要參與者有黃遵憲,著名主張"我手寫我口,古豈能拘遷"。

1901年和1902年,梁啓超先後發表了兩篇文章,批判傳統史學,倡導新史學。這兩篇文章分別是《中國史敘論》和《新史學》,被稱爲“新史學的宣言書”。首倡進化史觀,寫國民史,爲近代中國史學現代化開端。

1902年,梁啓超撰寫《論小說與羣治之關係》首倡以小說手段宣傳政治變革。晚清白話小說從此開始興盛,十餘年間,即有《官場現形記》,《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孽海花》和《老殘遊記》四大譴責小說問世,中國小說史上,在如此短的時間內產生多部佳作的現象,是不多見的。新小說的主要主張如下:

"欲新一國之民,不可不先新一國之小說。故欲新道德,必新小說欲新宗教,必新小說欲新政治,必新小說欲新風俗,必新小說欲新學藝,必新小說乃至欲新人心,欲新人格,必新小說。何以故小說有不可思議之力支配人道故。"

19世紀90年代,以梁啓超爲代表的維新派人士在報刊文章寫作上取得了突破,創造了一種“新文體”。“新文體”或稱“報章體”,其基本特徵爲:以八股文爲底層結構,風格上平易暢達、語彙豐富(俚語、韻語、外國語法雜用)、筆調自由(縱筆所至不檢束)、條理明晰、筆鋒常帶情感,句法參差多變,常用排句及偶句。代表作《少年中國說》。

TAG標籤:梁啓超 文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