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

當前位置 /首頁/完美生活/心理/列表

長城對國家與世界的影響

長城對國家與世界的影響

1國家影響,秦漢至明清,長城沿線的許多關口成爲農、牧兩大經濟、文化系統民族交易的場所或中心,有的逐漸發展成爲長城沿線的重要城鎮。長城既保證了農業經濟、文化與畜牧業經濟、文化的正常發展,又爲二者的交流和相互補充提供了場所和方便又起着調解兩種經濟,使農、牧業經濟朝着主輔相互配合的方向發展的重要作用。因此,長城不單純是曾起過將兩種經濟、文化分割開來的作用,還曾擔負着將兩種經濟、文化緊緊繫在一起的重任。。

2世界影響。長城建造的首要作用便是——抵擋北方遊牧民族的馬匹,有了長城的阻攔,北方遊牧民族靠馬就很難越過了,攻擊力最強的馬匹被阻攔,即使士兵成功越過了長城,憑藉其粗糙的武器和傳統人肉搏鬥的方式,與經濟發達人口衆多武器先進的中原政權進行對抗的並不利。

北方遊牧民族一個重要的特點便是流動性高,移動速度快,一般作戰便是速戰速決,在完成攻擊後不等中原軍隊的反應便已逃之夭夭。而在當時交通並不便利的情況下,資訊很難短時間實現互通,也就意味着中原戰鬥力強的軍隊可能在敵軍將一座邊關城市洗劫一空後也沒能趕到戰場,長城就一定程度上解決了這個問題,而且還能短時間內向更遠的城市尋求救援。

面對已經豎起長城、要攻破便要付出更大代價的中原,被中原軍隊一路逼到中國西北部的一部分北方遊牧民族選擇了西行維持生活,這也爲歐洲史留下了濃重的一筆。

長城作爲中華民族的象徵,在歷史的進程中自然形成,並在中國人民反對帝國主義侵略的鬥爭中,特別是在全民族的反對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鬥爭中被世人所認同,所接受。面對民族的生死存亡,象徵國防和民族統一的長城自然提升爲整個中華民族的象徵,喚起整個民族的抗戰意識。1933年的長城抗戰震驚中外,揭開了抗日戰爭史上最初的壯烈一頁,“誓與長城共存亡”成爲抗日將士們的共同誓言。“起來,不願做奴隸的人們,把我們的血肉築成我們新的長城!”《義勇軍進行曲》唱出了全體中國人民共同的心聲。

而《長城謠》同樣以其獨特的藝術感召力,激起了億萬中國人民的愛國熱忱。《義勇軍進行曲》後來成爲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人們聽到或唱起總能從中感受到一種愛國激情,就是因爲長城能喚起億萬中國人心靈深處的共鳴。

1971年,第26屆聯合國大會透過恢復中華人民共和國在聯合國中的合法地位。中國向聯合國大會贈送的禮品是一塊萬里長城大型掛毯,再次表明中國人民和政府已將標誌數千年燦爛文化的萬里長城視爲中華民族的象徵,這一象徵意義也被全世界所認同

第一:萬里長城高大堅固,長達萬里有餘,體魄宏偉,氣勢磅礴,歷史悠久。它的存在,極爲鮮明的體現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聰明才智和奮鬥精神。它是中華民族的精神支柱,民族的驕傲!它是世界歷史上第一個巨大工程,也是世界第一個令人驚歎的遊覽聖地,是世界歷史博物館第一收藏物!

TAG標籤:國家 長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