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

當前位置 /首頁/完美生活/心理/列表

京杭大運河停運原因

京杭大運河停運原因

清咸豐五年(1855年),黃河在銅瓦廂決口,主洪流向東北,至張秋鎮沖斷京杭運河,侵佔大清河(濟水故道),向東流到利津進入大海。由於黃河改道,截斷了南北運河,後來又因爲海運興起,津浦鐵路建成,到清光緒二十七年(1901年),運河漕運被迫停止

黃河以南至濟寧的老運河(即元代的濟州河、明代改建會通河時局部有改線),連通北五湖和南四湖,運河北端經東平湖清河門可通航進入黃河。1958年以後,由於黃沙淤積,河槽升高,致使乾旱季節部分河道斷航。

1958年,修建了東平湖水庫,將張壩口以北的老運河截入東平湖庫區,梁山至濟寧段老運河完全斷航。當年交通部報經國務院批准,整治京杭運河,恢復運河航運,並於1960年開挖黃河以南至南四湖的京杭運河,這段運河被稱爲樑濟運河,六十年代進行了兩次局部疏浚。

治理後的樑濟運河,在東平湖一旦滯黃,未能退入黃河的底水,可由司垓閘經樑濟運河下泄水1000立方米/秒。此外還滿足了引黃補南四湖的輸水要求。樑濟運河除用於航運外,還兼有防洪除澇、灌溉、改鹼的作用,並且是南水北調東線工程輸水的幹線。

京杭大運河停運原因

京杭大運河停運的原因:我國各朝代利用京杭大運河運輸大宗貨物而且成本相對較低,大運河發揮了巨大的作用。大運河停運的原因:

一是到了近代由於我國山東以北的運河河段斷流,所以這段運河也就基本停用了,但是杭州以北到江蘇段的運河還發揮着航運作用。

二是由於近代海運崛起,相比河運成本更低。

京杭大運河停運原因

1、由於環境變遷、水利廢弛,京杭大運河水流萎縮、泥沙淤塞,航道條件惡化。現今,大運河北段基本已失去航運價值,只有山東濟寧以南河段尚能進行內河航運。

2、由於近現代以來南北向鐵路公路幹線的貫通,以及廉價的近海海運的興起,大運河作爲溝通南北人流物流大動脈的功能逐步被各種現代交通方式取代了。

TAG標籤:京杭大運河 停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