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

當前位置 /首頁/完美生活/心理/列表

魚傳尺素雁寄鴻書的典故

魚傳尺素雁寄鴻書的典故

指書信,多用以抒發相思之情。書信還有兩個很文雅的別名一個叫鴻雁傳書,另一個曰魚傳尺素。用“魚”來傳遞書信的典故,最早出現在東漢蔡邕的《飲馬長城窟行》的樂府詩集裏,說的是離別的親人之間的書信往來的思念情感。

1魚傳尺素出處

用“魚”來傳遞書信的典故,最早出現在東漢蔡邕的《飲馬長城窟行》的樂府詩集裏,說的是離別的親人之間的書信往來的思念情感。

《飲馬長城窟行》全文:“青青河邊草,綿綿思遠道。遠道不可思,宿昔夢見之。夢見在我旁,他鄉各異性。展轉不可見,忽覺在他鄉。枯桑知天風,海水知天寒。入門各自媚,誰肯相爲言。客從遠方來,遺我雙鯉魚。呼兒烹鯉魚,中有尺素書。長跪讀素書,書中竟何如?上言加餐飯,下言長相憶。”

宋代秦觀的《踏莎行》詞也有對“魚傳尺素”的描述。

詞的全文:“霧失樓臺,月迷津渡,桃源望斷無尋處。可堪孤館閉春寒,杜鵑聲裏斜陽暮。驛寄梅花,魚傳尺素,砌成此恨無重數。郴江幸自繞郴山,爲誰流下瀟湘去?”

翻譯成現代文意思是:“漫霧遮沒樓臺,暗淡的月色矇住津渡,桃源美境任你怎樣盼望都是無法找到之處。怎能忍受這孤獨的館舍正緊緊關住春天的冷寒,特別是在杜鵑悲啼不停夕陽將暮。驛站寄來了梅花,魚雁傳送到書素,堆砌起來的怨恨重重疊疊無法指數。郴江幸運而又悠然自得地環繞着郴山,爲了何人又要流向瀟湘去。”

雁足傳書魚傳尺素的典故

1、

雁足傳書:蘇武被困匈奴多年,單于詭稱蘇武已死。後來漢使探知實情,聲言漢天子在上林苑射得大雁,雁足繫有蘇武所寫帛書,雲在某澤中。單于不得已,交還武等九人。後遂以“雁足傳書”指大雁能傳遞書信。

2、

魚傳尺素:相傳古時用絹帛寫信而裝在魚腹中傳給對方,後來改以鯉魚形狀的函套裝書信,於是,就形成了“魚傳尺素”這句成語。“魚傳尺素”成了傳遞書信的又一個代名詞

書信還有兩個很文雅的別名一個叫鴻雁傳書,另一個曰魚傳尺素。『鴻雁傳書』的『來龍』的傳說有着兩個版本,一個是『男人版』:出自《漢書·蘇武傳》中『蘇武牧羊』的故事。

另一個是民間流傳的悽美的『女人版』,說的是:唐朝薛平貴遠征在外,妻子王寶釧苦守寒窯數十年矢志不移。

有一天,王寶釧正在野外挖野菜,忽然聽到空中有鴻雁的叫聲,勾起她對丈夫的思念。

動情之中,她請求鴻雁代爲傳書給遠征在外的薛平貴,好心的大雁欣然同意,可是荒郊野地哪裏去尋筆墨

情急之下,她便撕下羅裙,咬破指尖,用鮮血寫下了一封盼望夫妻早日團圓的家書,讓鴻雁捎去。『魚傳尺素』出處古樂府《飲馬長城窟行》:『客從遠方來,遺我雙鯉魚。呼兒烹鯉魚,中有尺素書。』尺素:古代用絹帛書寫,通常長一尺,因此稱書信。魚傳尺素就成了傳遞書信的又一個代名詞。

客人從遠方來,給我兩條鯉魚,叫人烹飪鯉魚,肚中有一尺長的絹帛。

TAG標籤:魚傳尺素 雁寄鴻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