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

當前位置 /首頁/完美生活/心理/列表

資訊因子分類

資訊因子分類

資訊因子是資訊數字化表達和存在的最小單元,它是資訊鏈式運動的基礎,爲武器裝備的資訊化、智能化創造了必要條件。資訊因子是"世界4"的符號系統,是人們在虛擬空間交往的中介。應該說,當代世界新軍事革命就是從資訊因子開始的。

基本內涵

從本體論意義上說,資訊是事物的存在的方式和運動狀態的表現形式,是事物的一種普遍屬性。但在認識論層次上,資訊可以理解爲是主體所感知或表達的事物的存在的方式和運動狀態。

在這裏,感知是外部世界向主體輸入資訊的過程,表達是主體向外部世界輸出資訊的過程。現代資訊論認爲,資訊反映了物質系統全面相互作用過程中所呈現的結構、狀態和歷史,是建立在可統計的隨機事件基礎上的。

資訊作爲事物之間內在聯繫的表徵,是一個從不確定到確定的運動變化過程。 現代資訊論的奠基人香農(Shannon,C.E)提出:資訊就是不確定性的減少,資訊量的大小由減少隨機不確定性的多少來表示。

基於這一思想,布里淵(louin)直接指出,資訊就是負熵。而現代控制論的創始人維納(er)則認爲:"資訊就是我們在適應外部世界並把這種適應反作用於外部世界的過程中同外部世界進行交換的內容的名稱。" 維納從控制論角度出發,同樣把資訊解釋爲負熵。他指出:"正如熵是無組織(無序)程度的度量一樣,消息集合所包含的資訊就是組織(有序)程度的度量。

事實上,完全可以將消息所包含的資訊解釋爲負熵。" 由於人們對資訊的認識不同,從而形成狹義資訊定義和廣義資訊定義。《資訊化戰爭形態論》一文中持廣義資訊定義,但又不否認資訊鏈式運動中資訊要素的核心地位。

TAG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