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

當前位置 /首頁/完美生活/心理/列表

敏字的發展和起源

敏字的發展和起源

敏,普通話讀音爲mǐn,最開始見於商朝甲骨文時代。六書中屬於形聲字字。“敏”字,《說文解字》中解釋爲:“疾也。從攴每聲。眉殞切”。“敏”的基本含義爲迅速,靈活,如敏捷引申含義爲勉力修身,如敏行。

在日常使用中,“敏”字多用作勤勉好學,如敏學。

敏字初見於商朝甲骨文時代,最終逐漸演變成楷書體簡化版的“敏”。

          敏”的本義是迅速、機警、敏捷、聰慧。《說文》: “敏,疾也。”

從甲骨文、金文到小篆的字形來看,雖寫法略有不同,但均是用一隻大手去抓一戴有頭飾的女人形象。

個別字形的手寫作力量的 “力” 或 “攴” (讀pū) ,攴是手持杖械的形狀,表示搶親除用手外靠的是力量和武器

由此可知,敏字當來源於古時的 “搶親” 。搶親必須迅速、敏捷有頭腦,而敏字的字形字義都具備這一條件。

“敏” 與 “妻”字有着密切的內在聯繫,在甲骨文中時有混用: “敏”是搶親的過程 “妻”是搶親的結果(參看“妻”釋)。

"敏"的本義是迅速,機警,敏捷,聰慧,來源於古時的"搶親",漢隸書以平直的筆畫改變了象形字的面貌,使"敏"字納入今文的發展軌道。

TAG標籤:起源 敏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