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

当前位置 /首页/完美生活/心理/列表

教学迁移的原则

教学迁移的原则

第一个原则 :即使最简单的任务也有许多的任务成分 ,它们在学习过程的作用因不同的学习而表现出差异

因此迁移效应即促进或干扰取决于学习的不同阶段 。 这一原则首先是由安吉尔 (1908 年) 提出的 ,在后来关于迁移的研究中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如在配对 — — — 联想学习任务中 ,运用这一原则分析迁移可以发现学习迁移的存在 。 迁移的成分观就是这一原则的体现 。

第二个原则 :单一任务成分可能包括多重的知识表征 ,对迁移的影响方式是不同的 。 现代认知心理学把知识分为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 ,在 ACT 理论中 ,知识的陈述性和程序性表征有着明显的区别 :通达的非对称性 。 认为从陈述性知识到程序性知识在本质上发生了转变 ,一旦知识程序化 ,就表现出了通达的非对称性 。 如Anderson的研究曾得出了 :包含相同知识的不同程序之间没有发生迁移这一结论 。 但是也有 研究发现 :在这样的不同任务之间出现了部分迁移。 所以陈述性知识的迁移也是存在的 , 因而ACT 理论的新版本 ACT - R 理论中承认陈述性迁移的存在 ,认为知识的陈述性表征的运用有助于在另一方向上编辑产生式 。 然而 ,这种新的产生式对其他产生式不能带来任何益处 ,产生式只能通过自身的练习来加强 。 因此 ACT - R 假定 :程序知识有其特定的用途 ,不能概括到其他情境 。 相反陈述性知识的使用是比较灵活的 ,可以在任何方向使用 ,这一原则具体体现在迁移的知识表征观中 。

第三个原则 :把评价技能模型的价值看作是识别潜在迁移的手段 。 在迁移的共同元素说中 ,没有告诉我们元素表征的抽象水平 。 识别这种潜在迁移的策略是形成一个技能的任务模型 ,使每一个知识元素达到自己的最高抽象水平 。 迁移既不是 “ 高路的 ( high road) ”即抽象水平的迁移 ,也不是 “ 低路的 (low road) ”即具体水平的迁移 ,而是中路迁移 (middle of the road) ,这样就可以识别向一般领域迁移的潜在可能性 。 迁移的技能观反映了这一原则 。

TAG标签:迁移 教学 #